低配父母,不配生孩子(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低配父母,不配生孩子(下)
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
回应与要求,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都是为人父母的罪恶。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最理想的呢?1965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就提出了衡量家庭教育方式的两个指标:一个是“回应”,也就是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程度。另一个是“要求”,即父母对孩子自身成熟、独立、承担责任的要求。简单来说,理想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能够在“回应”与“要求”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一方面,父母能够给予孩子及时回应,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尽己所能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父母能够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的人格,使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我的闺蜜在养育孩子方面从来不假手于人,因为她知道只有明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才能去更好地满足孩子,也更有立场去要求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五一放假前夕,她带着4岁的孩子在家整理行装。我刚好路过她家门口,就上去坐了一会。于是,她在客厅跟我一起喝茶聊天,孩子一个人在房间整理自己的东西。
期间孩子多次拿着衣服出来询问她:“妈妈,我可以带这件衣服吗?”
每次她都很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还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告诉孩子他们不去海边,所以不需要带泳装等等。最后,孩子在妈妈的“口头”帮助下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闺蜜说,这已经不是孩子第一次如此能干了。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她就不厌其烦地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刷牙、吃饭、穿衣服、收拾书包等等。并且在孩子每次需要她帮助的时候,都能第一时间出现,帮助并启发孩子解决遇到的难题。孩子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的羽翼,去独立走过外面的风风雨雨。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尊重孩子的人生与选择,才是为人父母应有的本分。
何以为家,唯有爱与责任。
其实,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本质上就是爱。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影片《何以为家》中,赞恩在离家出走时,还遇到一个黑人妈妈拉希尔,那是一个跟他自己父母截然不同的母亲。拉希尔是一个单亲母亲,也是一个没有身份证明的偷渡客。因为害怕年幼的孩子被送走,所以她拼命打工攒钱,却总凑不够“买”身份证明的钱。即使生活拮据,每个月还得寄钱给家里人,但是她看到渴望母爱的赞恩还是选择收留了他。不仅给他洗澡,给他吃住,还偷偷把客人没吃完的蛋糕带回家给两个孩子吃。网上有评论说希拉尔其实不算是个好母亲,因为她明明无法给孩子带来好的生活和一个完整的家,却仍然坚持把孩子生下来。
但是,何以为家?所谓的家庭,不就是爱与责任并存的地方吗?
我们都是没有经过考试的父母,但是大部分为人父母的我们,从来不曾放弃过学习和改进。从孩子生下来,我们就努力学习养育孩子,学习尊重孩子,学习正确地去对待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生了二胎后,经常有人问她:
“二胎累吗?”
“我从来没觉得累。”
“为什么你对孩子那么有耐心?”
“他们是我这辈子最好的作品,我珍惜还来不及呢。”
她曾经对孩子们说过:“谢谢你们,挑我做你们的妈妈,教会我如何爱自己和爱他人。”为了孩子,我们学会了成长,也学会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担当。真正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在充满爱的环境里,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面也有个经典的镜头,德善的爸爸对女儿道歉时说到:“德善啊,爸爸来到这个世上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当得不好也请你多担待啊。”何以为家,那应该是充满爱和责任的港湾,是让我们一想到它就能心安的地方。何以为家人,是我们可以相互依靠,共同成长的伙伴。我们终其一生,就只有一个目的:让孩子觉得,身为我们的孩子是最让他们骄傲的事情。为人父母很难,可为人子女也不易,每个孩子都是因为爱,才降生到这世间,待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