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变发展教育(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生存教育变发展教育(下)
您曾在《第七感》一书中,着重谈论了父母和孩子情绪失控的情况。在您的长期临床观察中,何种家庭互动类型更易让人失控?失控是否都可以修复?修复结果是否有评定标准?西格尔:修复太重要了,是所有研究中最重要的且可在家中完成的课程。没有所谓的“完美教养”,但是我们有可靠的方法,即带着正确的动机和爱心去关心、照料我们的孩子。如果我们失控了,就需要做出修复,我们都是人,都有缺点,明确这一点对于避免自我憎恨非常有效。父母失控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我憎恨,然后这种憎恨会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是有害的互动方式。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自己可以从失控中恢复,进而才能对关系进行修复。全脑教养,运用整合的力量您提到了让大脑慢慢发育成长的观点,大脑的发育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怎样的关系?父母是否可以根据大脑发育的情况来推知孩子的心理发育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认为“心智”包含且根植于我们的社会关系中。基于这个理由,我们需要超越头骨范围内的大脑,要面向包含大脑的整个身体。我们需要看到儿童成长中的社交世界,他们不仅生活在家庭中,还生活在学校和邻里间的伙伴中。大脑的发育仅仅是儿童成长的一部分,基于我们对青少年发展的了解,有时,很多身体的变化、社交世界的变化也会以某种方式推动大脑的发育。大脑、人际关系和心智,它们其实是一体的。当然,这里存在一个事实,即理解大脑的发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改变。
在25岁之前,人的大脑都不能算是发育成熟的,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不管孩子在学龄前多么聪明,他也不可能拥有10 岁孩子的大脑。大脑成熟速度主要受基因的影响,但是可以通常日常的养育来影响孩子的大脑整合程度。
您在著作中提到,有一些教养方法从孩子10个月到10岁都适用,您是否总结过有多少这样的规律可遵循?
我们发现那些运用“全脑教养法”的家庭中,一些基础的步骤是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孩子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便拥有了一个更广阔、科学的视角,用科学武装的教育方法帮助培养儿童人生中的“整合”力量,这有助于培养强健的心智。整合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大有裨益,不论年龄大小。
在全脑教养法中,您提到“发脾气也分层次”这个观点。在真正的相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发生争执时一般都很难冷静下来,或者掌握不好情绪表达的方式,很多人会把平时演练好的技巧置之脑后。到底该如何应对孩子发脾气呢?
发脾气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因为大脑分为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上层怒火”是一个孩子决定发脾气。他有意识地选择行动,按下按钮开始恐吓你,直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尽管他的表现很夸张,也在很诚恳地恳求,他仍然可以随时停止发火,比如在你满足他的要求或者提醒他会失去宝贵的特权的时候。对识别出“上层怒火”的父母来说,只有一种回应方式:不跟“恐怖分子”谈判。对于“上层怒火”,需要设置稳固的界限,明确地讨论什么行为恰当、什么行为不恰当。如果孩子仍不收敛,你就要说到做到。通过设置严格的界限,让孩子看到他的不恰当行为导致的后果,并学着去控制自己的冲动。只要你拒绝对孩子的“上层怒火”让步,不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段,你都将看到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因为“上层怒火”是蓄意的,当孩子知道这样做不仅没什么效果,而且还很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时,他就会停止使用这种策略。“下层怒火”则完全不同。此时,孩子变得心烦意乱,以至于根本无法使用上层大脑。对待“下层怒火”,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与孩子建立联结,帮助他们冷静下来。通常,爱抚和舒缓的语调就能做到。
如果他错得离谱,有可能伤害到自己、他人或者破坏财产,你就要紧紧地抱住他,心平气和地说服他,将他拉离当时的情境。
在《全脑教养法》一书中,“运动改变大脑”一直是您重点强调的一个方法。通过运动可以再次联结上层大脑,为重新整合创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什么?有推荐的方案吗?
锻炼身体确实能促进大脑发育,这一点非常重要。参加运动(即使不是竞技性运动)会让儿童认可自己的身体,不再被批评或外界的评价所困扰。研究表明,当我们改变了身体状态(比如通过运动或者放松)的时候,就改变了情绪状态。试着保持微笑一分钟,这可以让你感觉更快乐;急促、浅层的呼吸往往伴随着焦虑,如果你做一个缓慢的深呼吸,就会感觉平静一些。父母可以和孩子尝试这些小练习,让孩子理解身体如何影响感受。下一次当你的孩子需要从暴躁情绪中安静下来或者需要重新获得控制感时,努力想办法让他们动起来。对年纪小的孩子,可以尝试点新鲜玩意儿,来点小花招,让你们一起相处的时光更加愉快。
全球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孩子的生存环境也已变成由现实生活和虚拟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互动方式已发生改变。人们由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变为独自面对电脑与网友交流。您是怎样看待互联网时代儿童的社交情况的?这种交往方式是否有利于儿童大脑和人格的发展?
大脑需要接受刺激以增长社交、情感神经回路,让自我与他人达成共识,而面对面的交流依然是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正如您所提到的,互联网时代正缺乏这种面对面的时间,也改变了当代年轻人社交、情感学习的方式。我同样关注到,这一改变影响到的不仅是洞察力和同理心,还会波及自我调控的能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交际”方法,对保持大脑神经回路的激活和生长非常关键。
在现今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感觉统合训练班,而感觉统合失调是困扰现代父母的重要问题。从您的研究角度出发,您如何看待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是否适合推广?
很多问题都可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在美国,这种疗法颇有争议,因为有些孩子通过治疗获得了不错的进步,但另外一些孩子可能诊断不出结果,或者治疗没有任何进展。但总的来说,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对有问题的孩子还是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经历了重大刺激性事件后,很多人都会出现选择性遗忘(比如大地震后),这种应激反应是否会损伤大脑?同样,孩子在经历比较大的生活挫折后,比如人际交往受挫等,他们会说自己忘记了其中的某些细节,让父母的安抚工作变得难以进行,这时父母应该怎样做?
儿童的创伤经历可以被抽离,不作为可接受的外显记忆。创伤本身可能也会制造压力,影响大脑功能,但是我认为抑制记忆加工本身应该不会伤害大脑。关键是心智要足够开放,那么便不需要阻挡任何事件进入记忆。创伤本身会刺激大脑中的海马体,这是大脑中负责学习的区域。因此,治疗创伤的手段之一,就是将挑战转化成学习的机会。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