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变发展教育(中)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生存教育变发展教育(中)
我们通常都知道左脑和右脑,但是对于揭开儿童思维的秘密来说,这远远不够。人际神经生物学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它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什么是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生存,还要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不应该是生存式的,而应是发展式的。全脑教养法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你是否为人父母,只要对人一生的发展以及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兴趣,这一领域对你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自己
我特别认同您关于“自己童年被教养的经历会对你教育子女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不能改变童年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但可以改变自己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等观点。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自己。您的研究提出了如何改变自己的重大课题。但问题在于,一般的父母有能力反思和改变自己吗?那些有复杂经历甚至创伤的父母是否需要通过心理治疗才能改变自己?
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反思过去,并给自己的经历赋予意义,从而塑造自己。通常来讲,人们不需要心理治疗,除非经历了重大的变故,如精神创伤或者其他需要临床介入的困境。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在学会了基本方法后,都能够赋予过去意义,并朝向一个更安全的依恋的方向发展,帮助自己的孩子快乐地成长。
在世界范围内,近几年都有报道,罹患心理疾病的成年人数量我们通常都知道左脑和右脑,但是对于揭开儿童思维的秘密来说,这远远不够。人际神经生物学融合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它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什么是心理,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孩子需要的不只是生存,还要发展。我们的教育也不应该是生存式的,而应是发展式的。全脑教养法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论你是否为人父母,只要对人一生的发展以及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兴趣,这一领域对你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大幅上升。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面临众多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压力,很多父母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在接听咨询热线时,也经常遇到父母其中一方正经受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困扰的情况,除了当事人要积极进行治疗之外,在家庭互动中,其他家庭成员需要注意什么?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家庭关系的?
我认为,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变化,作为人类,我们需要学习很多关键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心智的强健,让我们的社交与情感生活更丰富多彩。如果人们陷入抑郁,则必须提供一些基本的工具来应对这种包含消极情绪与绝望感的状态。在一些极端案例中,临床支持必不可少。但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一些基本的工具就足够了。常规的身体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日常活动,它可以提升情绪,改善神经可塑性。对某些人来说,服用安全健康的鱼油也很有裨益。支持性的、充满积极情绪的社会关系和分享的习惯,这些都非常重要,能让人感到自己与外界有联系。在孤立无援或缺乏锻炼的环境中,抑郁很容易蔓延。这是转变期间要做的第一步。下面的步骤则与“反思”实践有关,这是健康心智圆盘中的基本日常习惯之一。
“反思”帮助我们洞察内心世界,培养正念意识并调整我们的生活。其中,呼吸意识实践和“觉知之轮”(Wheelof Awareness)这两种实践资源对于保持心灵强大非常有帮助。
基于您多年的咨询工作经验,您认为在家庭或教育问题上,家庭治疗与个案治疗相比是否更有优势?它的优势是什么?难度又有哪些?
这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家庭成员之间在沟通上存在障碍,家庭治疗会很有效果。但是如果一个人受到了巨大的心灵创伤,那么个体治疗则更有帮助。家庭治疗的优势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帮助,每个人都可以与治疗师互动,并能了解自己在家庭困境中扮演的角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完美主义通常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我们的调查发现,57%的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读到博士学位,83.6%的中学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试成绩在前15 名,而这些要求是难以实现的。在您看来,完美主义在亲子关系中最突出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应该出于孩子是谁而爱他,而不是他做了什么。如果父母支持孩子的热情和兴趣,孩子会主动充满干劲并热情地应对挑战。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爱他,孩子的表现则仅仅是为了迎合,他内心深处的兴趣和骄傲都被放在了一边,也不太可能获得内在动机。这就是高期望父母容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您提到了成人依恋问题。有理论认为,成年人的心理创伤从小累积,如果要解决,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探寻源头事件甚至情景再现。在您看来,成人依恋关系的修复是否更难操作?修复依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未抚平的精神创伤会破坏内在心理活动的正常运行,也会破坏正常的人际沟通。从一个人对他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出其精神创伤是否得到了治愈,同时能够看到这个人在心理有创伤或情感缺失时会失去灵活应对的能力。当回顾你和父母的依恋关系时,你也许会发现,其中某些方面有助于你理解早期的家庭生活对你的成长造成的影响。研究证明,获得安全型依恋是非常有可能的。只要我们从认识自我做起,就能一步步地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朝着安全型依恋不断努力,能让你和孩子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拥有安全型依恋对各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重要,越早建立越好。但是,我遇到过一些人,甚至在他们90 岁的时候,都可以从不安全的依恋类型发展为安全型依恋,他们的生活变得更自由、充实、有益。学习如何与自己和他人建立联系这一点,无论何时开始都不晚。
您提供了许多具体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我的理解是,与孩子沟通的基本原则是先接纳后引导,是这样吗?如您所说:“当孩子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或感受时,不管我们是否有同样的感受,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做,但如果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我们并不认同时,也要先表示理解和接纳吗?
接纳表示我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对他是什么样的人感兴趣,而不仅仅是我们认为他应该是怎样的。即使孩子犯错了,作为父母,我们仍要理解孩子。所以我想说“参与”是关键,我用英文单词PART(presence,acceptance, resonance, trust)进行了总结,我们首先要参与(presence),然后接纳(acceptance)我们的孩子,与其产生共鸣(resonance),感受他们的感受,最后才能建立信任(trust)。如此我们才能给予改正错误的建议,前提是我们已经成为具备PART四点的父母。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