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焦虑来自哪里(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家长的焦虑来自哪里(上)
重要的焦虑多源自关系。所谓的考试焦虑,其实主要是孩子对他们与父母的关系的焦虑,他们不是在担心考试,他们担心的是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如果父母对孩子说,无论你怎么样,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爱你认可你,那么孩子的焦虑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高考在即,中考在即,考试焦虑又成了时髦的话题,我讲一讲自己的故事,也讲一讲简明的关于焦虑的理论,希望能对考生和家长有些帮助。
压力是自己找的
1988年,我升初三,年级8个班中一下子退下来200多名复读生。那是一所镇中,声源全是农村的,大家都渴望考中专师范,以期望“鲤鱼跳龙门”,一步完成从农村户口到城镇户口的转变。如果考不上中专师范,就复读再考。我们班也分了三十来名复读生,有“初四”“初五”的,还有很恐怖的“初九”的,那是一个女生,初三毕业时差几分没考上中专,复读,“初四”还是差几分,再复读,“初五”就差了十几分还是几十分。这一次信心彻底被打垮了,于是回到初一,重新彻底地读了一次初中,没想到“初八”还是不行。再复读,就是初九了。她挺聪明,也很用功,相信初中的那些课本,她已经可以倒背如流了吧。这200多名复读生,一下子给我们那些应届生带来了巨大压力。但至少有一个人没有感受到这种压力,那就是我。
初二毕业考试,我考了全年级第55名,这次考试只有应届生,没复读生。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是,初三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仍然考了全年级第55名,但前面54名,清一色是复读生。换句话说,我已然是应届生第一名了。这个结果令我很吃惊,我考虑了很久,最后自己得出一个结论:我的应试水平并没有明显上升,之所以成了应届生第一名,是因为排在我前面的那54名应届生,都被涌来的复读生给吓坏了。想明白了这一点,我觉得自己是找到了一个真理,于是信心大增。后来,每次重大考试我仍然是应届生第一名,而总排名也能前进10名左右。到中考,我还是应届生第一名,而总排名已是全年级前5名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点:压力是自己找的,考试焦虑是自己把自己吓坏的。
“心理调整能力强”从何而来
现在学了心理学,回过头来再看这段经历,忍不住要感谢我的老爸老妈。因为,我现在懂得,“考试焦虑是自己找的”,这句话其实可以翻译成“考试焦虑是‘内在的父母’或现实的父母找的”。也就是说,以前强过我的那54名同学,他们在自己的家中,承担着来自父母或其他亲人所给的额外压力。这样一来,他们的身上就肩负着多个人的压力,一遇到重大考试,不焦虑才怪。我为什么不焦虑呢?这和我的老爸老妈,尤其是老妈的态度关系极大。从小学开始,我老爸从不过问我的学习成绩,一般都是老妈稍微过问一下。当然,我小学时成绩一直都不错,总能排班里前5名,他们不用太担忧。但一次升学考试,我考了全班第14名,这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敢把成绩单给老妈看,把它一直藏到了开学那一天。我战战兢兢地把它递给老妈,说:“老师要你在上面签字。”我妈拿到手一看,有些惊讶,问我:“怎么考这么差?”
“放心,我下次一定能考好!”我宣誓说。我有这个信心,因为这次的第14名在我看来全是马虎所导致的。结果,老妈一句话没说,就在这个成绩单上签了名。我也没有令她失望,接下来的考试,我又回到了前5名。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初一。小学升初中,我在那所镇中八个班中列第一名。但是,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居然考了全班第33名,总分现在都记得,是444.5分。这么大的成绩落差,放到其他家庭,估计就很难交代了。但在我们家,也只有一次很轻松的对话。和小学那次一样,妈妈问我,怎么这么差。我保证说,下次一定考好。结果她又是没多说一句话,而我下次果真在班里又名列前茅。从此以后,老妈对我信心十足,再没过问过我的成绩。记忆中,她后来只有一次再为我担忧,那是高考后,我报了北京大学,老妈问我,是不是胆子太大了,要是考不上怎么办。回想起来,父母几乎没给我任何压力,他们从不会说,我们家这么穷,你有出息,以后全家人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了。他们也从不会说,不要骄傲,名列前茅还不够,你应该考第一,90分不够,你应该冲着100分去……因为他们的这种态度,我几乎从未体验过,考试焦虑是怎么一回事。遇到重大的考试,我也从未发挥失常过。同时,我也决不会放松,因作为一个学生,很自然地会渴望考个好成绩,就算家人和老师不督促,自己也会争强好胜。所以,我一遇到重大考试,也会处于适度兴奋状态。并且,一到重大考试,我总是睡得更香,吃得更多,头脑更清醒。和我一起吃饭的同学,经常买了好菜吃不下去,只好让我消灭。他们很羡慕我,问我是怎么调整的,而我一直自诩说,我心理调整能力强。
考试焦虑常来自于亲人额外的压力
这只是表面上的答案,真正的答案直到学了心理学后才发现,那就是:除了应对考试的正常压力外,我没有额外的压力,所以在考试中就不会有过多的焦虑。其实,所谓的考试焦虑,就是我们身体的紧张程度超出了应对考试所需要的正常紧张水平。之所以会造成这个结果,一般而言,是那些有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所承受的,不仅有自己的压力,还有父母及其他家人所给的压力。譬如,我的很多初中同学的父母常对他们说,我们家的未来就指望你了。常听到这样的话,他没有考试焦虑才怪。再如,在百度“高考吧”上我见过一个极端的例子,去年一个女孩高考分数超出该省重点线30多分,但她爸爸居然诅咒她“去死吧”,因为她没考上他所希望的北大和清华。可以想象,这个女孩在高考时能心无旁骛地一心解题才怪。父亲给了她这么严厉的要求——必须考上北大和清华,那么她势必会在考试时脑子里常出现严重的担忧:“要是我考不上北大清华怎么办?”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www.xmxljg.cn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