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怎样教育(中)

10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叛逆”怎样教育(中)

 

如果你的孩子”叛逆“那么我恭喜你

 

专制独裁的名声不好,属于政治不正确,中青年家长很难把自己同专制独裁联系起来,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开明、民主。肖肖留学海外名校,一个学年下来,多门功课挂科,情绪崩溃,瞒着父母,放弃了学业,还断绝了与父母的联系。终于在本市的出租屋找到他时,父母既惊且怒,他的一句话让崇尚自由、民主的父母无话可说:“你们什么时候给过我自由、民主?!”他控诉父母不爱他、不信任他,列举了父母在他小时候威胁不要他、关他黑屋子、扔掉他喜欢的书、强行要他去他不想去的学校等诸多“暴行”,指控他们否定他的看法,强加他们的观点,让他失去了朋友……,以至于“听见我妈的声音我就感到毛骨悚然”。专制的养育方式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有效,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高段、初中,就开始遭遇孩子的抵抗,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力不从心了。我们惊呼孩子“叛逆”了。所谓“叛逆”,无非犯上作乱的意思,这个词本身已经预设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彼此权力不对等、身份不平等的意识。如今的父母聚会,申讨孩子“叛逆”是一个重要议题。孩子“叛逆”的年龄比二三十年前大大提前,而儿童抑郁、自杀的年龄也正在屡创新低。没有叛逆,只有父母对孩子空间的强行介入、干扰,不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压抑权利、压制自由、天性,不讲公平、正义。孩子不服从,才进而有了反抗。但在我看来,如果你的孩子反抗你,我得恭喜你!反抗是生命成长的必须。孩子有反抗的意识和能力,说明一切还有救。曾经接访过一对母子。儿子小胜上初三,成绩优秀,老师欣赏,是同学中深孚众望的班长。然而,妈妈眼中的他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不学习、沉迷网络游戏、夜不就寝,粗言秽语骂妈妈、把妈妈推倒在地、扭伤妈妈手腕、把妈妈锁在家门外,还怼外婆、骂舅舅、打姨夫……在妈妈口中,他冷漠、残酷、没有人性,“是个人渣”,她甚至担心儿子会要了她的命。一个优秀的好学生、好班干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妈妈归咎于孩子迷恋网络,失去人性。儿子沉迷网络、怠于学习,跟他与母亲日益严峻的冲突,不是因果关系啊?不学习、迷恋网络游戏就算了,为什么不认妈妈?为什么骂妈妈脑残?为什么说“你听不懂道理,我只有用拳头说话”?

 

儿子头脑错乱、有精神病吗?没有。从小就这样吗?不是。她开始回忆母子关系变化的节点性事件。半年前,儿子夜间开始锁门睡觉,她怕儿子踢被子、感冒,需要进屋给儿子盖被子(其实是为了监督、窥视他,防止他不好好做作业、看小说、打游戏),坚持要儿子开门睡觉。几番争执不下后,趁着儿子上学,她叫来弟弟把儿子房门的锁芯给取了。儿子放学回家看到门锁没了,立马暴怒了。推倒她、扭伤她,都发生在儿子要上网她强行断掉网络的时候。母子交火的另一个事件是,未征得儿子同意,母亲把儿子小姨赠送他的iPad交给班主任老师,母、子和老师签了一个三方“协议”:iPad由老师保管,待中考取得理想成绩后交还……我理解了为什么儿子骂妈妈是“强盗”、“脑残”,为什么儿子觉得外婆、舅舅、姨父不可理喻,因为他们是非不分、不讲道理,还非要强加他们的浆糊逻辑,诸如,无论如何,她是你妈;你妈都是为你好;你妈养你不容易,你忘恩负义;你比弟弟大,所以你必须让着他……透过妈妈的叙述和与儿子的交谈,我看到一个权利意识觉醒,要求讲道理、讲公平、辩是非,要求拥有学习、休闲、作息时间安排自主权和个人隐私、个人空间的少年。他妈妈没有听见他最激烈的怒吼,“不把我逼到动手,她就不会闭嘴”,他诉诸暴力,对妈妈“揭竿而起”。通过交谈,妈妈认识到了自己是问题的根源,减少了对儿子的干预,尊重他的自由和自主权,母子关系自然就缓和了,不到三个月,孩子就主动告别了游戏,恢复了正常作息时间和精神风貌,顺利考上了本校直升。面对专制家长的控制、逼迫,长久忍耐的那位女生崩溃了,父母也因此陷入深深的自责、追悔和痛苦;选择反抗的男生却争到了自己的自由、自主,被逼之下,他的妈妈退回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儿子、母亲各自安好。孩子对父母有力、成功的反抗意味着对父母遮蔽和压迫的超越,对父母经验、认知天花板的突破。真正在意子女成长、自我实现而不是关心自己的权力、面子和控制的父母,一定会对子女的反抗表示理解、欣赏,甚至鼓励。深究起来,专制主义的父母对孩子的想象是很负面的,诸如无知,容易犯错误;没有独立意志,即使有,也是坏的,因此需要打击,必须纠正到父母理解的正确思想和做法的轨道上来;孩子还常常是懒惰、贪玩、好吃、不求上进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不关心自身前途和未来,因此需要被指挥、命令、规范、控制,不然,就要出问题、走弯路,甚至被毁掉。家长也有意无意预设了自己的全知全能,理由无非是家长有阅历、有知识、有经验,不仅知道什么是成功,还知道通往成功的直路,因此,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道路走,按照自己的指挥行事,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养育的重大缺陷“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做多了”什么是成功?为什么成功那么重要?我们的做法真在帮助孩子成功吗?以考大学、考名牌大学为目标的成功观太过狭隘,通往成功的途径并非只有这么一条。当代人普遍接受了社会化、物化、简单化的成功标准,将其化约为金钱、地位、名头,并有为了成功不择手段、不问道德、良知的倾向。这是对成功的误解。根据字典释义,成功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成功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只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奋斗,体现出自我的价值,无论结局如何都可以是成功的人。让孩子作为自己人生的主体,如其所是地爱、珍惜、接纳、尊重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聪明、愚笨,学习成绩好坏,都积极发现和张扬孩子的优点与长处,帮助孩子形成自身的优势和自信;为孩子鼓掌,让孩子始终保有自信——每个人都可以做独特的、成功的自己。其实,与其说我们关心成功,不如说我们关心的是孩子的幸福。我们把成功等同于幸福。什么是幸福?对此,很多父母未必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我赞成国际知名幸福研究专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行为科学教授、英国政府幸福调查问卷设计者保罗·多兰的定义:幸福是人生过程中体验到的愉快和意义,两者越平衡,过程中体验的愉快和意义越多,人生的幸福总量就越大。他特别指出,未来的幸福不能弥补当下的幸福损失。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www.xmxljg.cn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04-16
标签 : ,,,,,,,,,,,,,,,,,,,,,,,,,,,,,
分类 : 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