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半途而废,父母是否坚持?

10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做事半途而废,父母是否坚持?

 

成长案例分析:小蒙,8岁。因为喜欢足球,爸爸给他报了一个足球训练班,但是他训练了几次,就说不想去了。面对孩子这种“三分钟热度”,家长该怎么办呢?在8~9岁的阶段,孩子开始渴望获得成就感,他的“成就动机”非常强,看到电视上有什么酷炫的表演,都想去学一学。但是,我们不能跟孩子一起只看光鲜亮丽的一面,任何的成功都需要长久的练习。如果只关注到兴趣班“厉害”的一面,孩子会很快失去兴趣,我们还要适当引导孩子看到里面的困难。很多孩子在兴趣班上课之前,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孩子是否适合这个兴趣班,是在心理、生理上都需要关注的。短片里的小蒙,虽然他对足球很感兴趣,但他对于其中的冲突、对抗毫无预设,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在案例里,小蒙的身高、体重都不达标,还曾经有过骨折,但爸爸都没放在心上。实际上,小蒙曾经骨折的心理阴影,导致其心理状态没有恢复,面对这种对抗性较强的体育活动,是有恐惧心理的。我们不能光用自己的心理去认知孩子,要先帮孩子把心里的结解开,才能让他真正爱上兴趣班。

 

美国心理学家Edward L. Deci与Richard Ryan,这两位学术大咖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这套理论从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总结出人如果持续有动机做一件事情,必须同时满足三大心理诉求:

 

❶ 自主感(autonomy)

 

❷ 胜任感(competence)

 

❸ 需要感(relatedness)

 

这就给家长一个重要的启示:想要让孩子积极、持续地做一件事情,需要的不只是他的兴趣,而是这三样东西。如果这3种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越有兴趣,人越有更强的驱动力去做得更好。

 

1.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取决于这件事是否是你自己决定要去做的,比如短片中的小蒙被精彩的足球比赛所吸引,决定去参加足球训练,但这只是满足了促成动机的第一个方面,即自主感(autonomy)”。这才只是一个开始。当孩子开始学习一段时间,就会碰到各种问题。很可能,他有一天就会来哭着和你说不,想学了,这时你怎么办呢?

 

继续尊重孩子的意愿吗?恐怕这时家长们的心态就没这么潇洒了,更有“前瞻性”的父母可能开始忧虑,他说不学就不学,那上学了怎么办?要是对数理化不感兴趣,怎么也学不好,还就不学了?可见,光得到“自主感”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有持续做事情的动机。这时就要谈到第二种心理诉求——“胜任感” (competence)。

 

2.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棒

 

这种感觉通常有两种获取的途径,一种是从内获取,孩子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厉害,有能力;还有一种从外部获取,像是别人夸赞或得奖。当孩子最初的新鲜劲过去,当他面对一些之前没想到的困难,他会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做好,从而出现畏难情绪。这时,孩子需要的是“胜任感”。如果有的父母往揪着“自主感”不放,“当初可是你自己想要学的,怎么可以现在就打退堂鼓?学东西不坚持哪儿行?”基本上,这话对孩子起不了作用。

 

那父母该怎么从“胜任感”上找突破呢?比如,你可以让孩子当你的小老师,让他从你身上找到优越感。同时,你还可以接纳孩子沮丧的情绪,试着帮助他平衡“胜任感”。另外,不光要鼓励他“加油”,更要教他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帮他重新找回“胜任感”。

 

3.人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人是社会动物,所以特别需要“需要感”(relatedness),而这也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成长教育家兰海老师曾经观察过,中途放弃的孩子看似是失去了兴趣,其实是因为在活动中感觉不被接纳。不被接纳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感觉“我和大家不一样”。老师的一句否定,同学的一句嘲笑或者抱怨,甚至某次上课大家都会而自己不会,都会让孩子内心感觉被孤立。很多父母在孩子上兴趣班的过程中,只是充当监工的角色,天天大呼小叫,孩子并没有感到父母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陪伴作用,也没有感到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个坚实的后盾,这让他们如何能坚持下去?所以,当孩子告诉你他讨厌拉琴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是否认真地当过他的听众?有过由衷的赞美吗?还是他练他的,我玩我的手机?当孩子想要放弃当初选择的兴趣班时,我们第一不是想当然认为“他没兴趣了”,而是看看他的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❶ 比如你是不是忘记了倾听,使他没有了“需求感”?

 

❷ 是不是没有让他独立练习,让他丢失了“自主感”?

 

❸ 是不是只顾着抱怨,没有与他一起解决问题帮助他重获“胜任感”?

 

这样的反思才是有质量的。

 

曾经看过一句话说的很好,“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不要把什么都归结到“兴趣”二字上,多想想,作为父母,我们真正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很多时候,孩子上兴趣班能否坚持,全在于父母能否坚持。不是坚持每天催促、逼迫,而是坚持鼓励、解决问题。不是简单地陪伴、照顾,而是克制玩手机的欲望,坚持陪孩子共同学习。其实,兴趣班学到什么并不重要,也并不一定要取得很大的成就,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某件事物的长久兴趣,让他们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有一块心灵的自留地,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如果我们能铭记这个初心,可能家长和孩子,在“兴趣班”这件事上,都会少一些痛苦和煎熬吧!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01-19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7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