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活锻炼孩子的勤劳品质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家务活锻炼孩子的勤劳品质
《不可思议的妈妈2》中,5岁的“贴心小暖男”伊莱主动给妈妈当小帮厨,两人合力制作早餐。小朋友毫不含糊地洗生菜、水果。给面包涂芝士时更是手法娴熟、有条不紊,看样子在家里没少帮忙。
这不仅让节目中的其他妈妈纷纷称赞,也让网友们感叹:“孩子就是要这样教呀!”
一、孩子的表现,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一直是让家长们纠结的问题之一。在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现状:
1.高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低估孩子的生活能力。
宁波某小学的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经历:开学第一天在食堂吃午饭时,半数学生面对盘子里的虾傻了眼,有的拿起来闻一闻,有的拿起来舔一舔,然后忍痛割爱,望“虾”兴叹。原来孩子们不是不爱吃,而是不会剥虾。对于这样的现象,很多老师早已习以为常。校长说这个结果他已经很满意了,因为他刚调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吃虾,会剥虾的孩子数量是个位数。
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此差,其实是父母家庭教育的结果。如果一个6岁的孩子想洗衣服,父母说:“你怎么洗得干净呀。”如果一个五年级孩子想要自己做饭,父母说:“你不能动刀,切到手就麻烦了。”长此以往,孩子如何不望“虾”兴叹?与低估孩子的生活能力相对的,是父母往往高估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不应当有不会做的题,如果不会做,“肯定是没好好想”“上课没认真听讲”。事实上,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生活能力与学习能力是相通的。在生活中让孩子参与一些自我服务性的家务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孩子的脑力得到发展。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弗兰克·威尔逊曾说:“我们是靠动手来区别不同事物的生物。我们学习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做事、创造,以及靠我们的双手去感知。削弱动手的能力会让大脑感到困惑。”
2.爸爸当甩手掌柜,孩子有样学样。
安东尼·布朗的《朱家故事》中,四口之家里妈妈每天背负起所有的家务,忙得像陀螺,可是爸爸和孩子们并没有伸手帮忙。有一天,担起所有重担的妈妈离家出走了,爸爸和孩子们整个世界就崩塌了。最后,爸爸和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帮妈妈分担家务活。在生活中,爸爸是否承担家务,对孩子表现也存在很大的影响。孩子的眼睛在观察、耳朵在倾听、心灵在感受。在儿童发展心理历程中,面对困难会更加看重爸爸的反应,也会学习、模仿爸爸的行为。爸爸主动承担家务,能帮助孩子形成家庭责任感,也会影响孩子的职业观和婚恋观。
《心理科学》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平等分担家务,有助于女儿克服传统性别偏见;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子的生活情趣,让孩子认为做家务并不只是一项劳动,而是一个让家变得“美好”的过程。
二、注意3点,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做家务,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舍得“用孩子”。只要时间安排得当、分工合理,让孩子做家务有益无害。
1.共同参与,寓教于乐
父母共同参与家务,可以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积极的家庭氛围、学到好的生活习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的全部。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趣味活动(游戏)中学习做家务。蒙台梭利认为,孩子能够从家务活动中获得比较、分类、组合、归纳等逻辑性的思维;而自己完成一件事所带来的成就感,能让孩子更自信。
2.量力而行,注意安全
各年龄孩子的动作技巧、认知程度和体力耐心均不相同。父母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一面孩子因挫折产生抗拒和畏惧心理。2-3岁的孩子可以安排整理自己的玩具,3-4岁的孩子可以安排饭前摆放碗筷、喂宠物,4-6岁的孩子可以教他叠衣服以及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物,7-12岁时可以让孩子学做饭、拖地搞卫生。在满足孩子的好奇和学习动机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刀等危险物品,要量力而行,并教其正确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保持耐心,多给鼓励“多容忍、少责备”,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是需时间和耐心的,唯有愉快、自主自发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无论孩子做得如何,别忘了给予他赞美和鼓励。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