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过程的概述(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辅导过程的概述(上)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
辅导(guidance)含有协助、帮助、支持、引导、鼓励、援助的意思,它是一种教育的历程,指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以一般人为对象从事的一种教育性的助人活动。
辅导实际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和关系。在辅导活动中,辅导员要运用专业技能,协助被辅导者认识自己,根据个人自身的条件(如能力、兴趣、经验、需求等),建立有益于其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使个体在学习、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均衡发展,并使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能,以最佳的生活适应,去创造有利于社会的人生价值。
所谓心理辅导(mental guidance)主要指受过心理学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或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及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了解自己,愉快地认识社会接纳自己,有效地调节自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在学习上、生活上以及职业上获得最理想、最完美的自我选择和适应,逐步达到自我完善。
二、心理辅导的产生与发展
心理辅导最早在美国开始,后传至欧洲各国。20世纪初,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职业门类日益增多和分化,就业门路不断扩展。面对众多的职业门类,青年人普遍对各行各业的性质、待遇、条件和需要无法了解,因此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于是求职、就业和职业适应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职业指导也就应运而生了。
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就是由职业指导逐步演化而来的。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波士顿成立职业指导局,为青少年提供就业指导,最初以青少年为主,后来扩展到其他人。帕森斯以传统的辅导工作为主,注重青少年的就业准备、职业选择与就业安置的服务。职业辅导运动广泛地开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他们关心学生的个别差异,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学校要因材施教,重视年轻人与社会的适应,从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从此职业指导运动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在美国的影响下,英国、日本、前联邦德国和前苏联的职业指导工作也开展得比较早,且逐步扩展为全面的心理辅导。
如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我国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从职业指导开始的。1916年,北京清华学校在校长周治春的倡导下首先试行职业指导。1918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919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其任务是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和准备升学的青年进行职业指导,使他们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以及不同行业对人员的要求。1930年,全国职业指导机关联合会成立。从此,职业指导工作在中国普遍推行并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曾一度停滞不前,未能逐步扩展到全面的心理辅导,使得我国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直到1985年才在某些高校开展此项工作。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设立了心理辅导中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工作仅进行一些试点。中学心理辅导的另一个特点是青春期教育的开展。1975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卫生的几点意见》的文件。指出“要重视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翌年,上海率先进行青春期教育的研究和试点工作。1984年,确立了98所中学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不久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到22个区、县,近250所中学。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教育的同时也适当地增设了心理卫生保健的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但是,进行系统的、全面的中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教育,因缺乏足够的师资而无法在中小学中大规模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当前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已向中小学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大面积地培训在职教师是促进心理健康在中小学大规模深入开展的重要措施之一。1994年,上海市教委采取新的举措,在中小学教师中普及心理辅导的知识,利用教育电视台举办讲座,并以开卷考试的方式,检查教师掌握的情况;1996年,福建省漳州市利用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1300名,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方法。另一种重要措施是对在校的师范生开展心理辅导知识的普及,使师范生在毕业之后就有心理保健的意识和开展心理辅导的初步能力。1997年,福建省漳州师范学院率先开始对师范生进行心理卫生、心理辅导的培训工作。
三、心理辅导的特征
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具体来说,它既是一种有效的技术,也是一种热忱的服务;既是一种充满爱心的合作,也是一种体现诚意的协助。它有以下特征:
1、心理辅导体现了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平等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过程是建立在辅导者与被辅导者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医生与病人的一般形式上的人际关系。辅导者要以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专业技能,去积极营造一个有效的心理辅导氛围,使被辅导者处于平等、宽松、自由的地位,感到像朋友一样的自然和愉快,从而能有效地认识、理解和解决自己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问题。
2、心理辅导以语言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心理辅导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作用的过程。可以采取个体辅导,通过交谈、询问、解答、倾听等方式去完成,也可以采取团体辅导,通过讲授、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贯穿在整个心理辅导阶段的主要传播媒介,都是人们的语言系统。语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很强的直接感染力,这就要求辅导者要有很高的语言技巧,去面对辅导双方语言沟通的随意性,同时运用语言去激发被辅导者的心理状态。当然,图表、文字、音像、多媒体等也能产生独特的传播效果。
3、心理辅导属于一个有着特殊职业要求的服务领域。心理辅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即心理辅导是融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精神医学以及传播学等众多相关学科为一体的新学科,有其专业的技巧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职业的高度灵活性和艺术性。此外,心理辅导的内容是广泛的,可包括学生的进取、职业的选择、疾病的康复、发展的需要、婚姻与家庭、性问题、危机的干预等众多方面。还有,要注重被辅导者个性的差异、辅导内容的保密、辅导者良好的人格品质等,都使心理辅导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服务领域。
四、心理辅导的原则
心理辅导的原则是对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心理辅导工作的规律概括和经验总结,它是保证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因而对于心理辅导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有关专家的意见,我们认为在辅导过程中一般都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发展原则
在心理辅导中,遵循发展性原则是很有必要的。发展的原则是指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过充实、健康、有意义的生活。在以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辅导中,遵循发展性原则的目的,不仅在于揭示学生目前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它要求辅导者对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发展条件要有准确地估计,对学生的发展目标要有恰如其分的把握,这样才能达到发展性辅导的目的。由此,学校心理辅导应在学校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儿童心理发展未定型,可塑性强,有时即使看起来是严重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只要施以短期的关怀和辅导,便会有显著的改善。
(二)尊重原则
尊重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心理辅导之所以要遵循尊重学生原则,首先是因为只有当辅导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关心自己的荣辱,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自尊、自重、自信正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是心理辅导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其次学生如果被辅导教师尊重和理解,他就会信任老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避免用框框去“套”学生,切忌以长辈的姿态,居高临下地训导学生,不能羞辱、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能用粗暴的、强制的手段解决学生身上的问题,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对学生持正确的、积极的看法,以慈祥的、可亲的、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不论学生在谈话中反映出来的观点和情绪感受是如何的消极,不合时宜,教师都要尊重他,接纳他,耐心倾听他的诉说,设想他的内心感受。另外,教师也不应强迫学生的选择,他只能向学生提供资料和建议,为学生做出选择提供认知前提,并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