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孩子的心理教育知识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著名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心理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智力、情绪、意志和性格方面的活动,也可称精神活动。儿童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除了体格方面不断增长外,心理发展也很快,性格也逐步形成,但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遗传与环境、教育。 健康的躯体和发育正常的大脑是心理健康的前提。父母双方的遗传因子,如肌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大脑等的特征都可以传给后代。还有许多遗传性疾病会伴有智力低下、精神异常或身体畸形等症状而影响心理的健全发展。另外每个孩子生下来即表现有不同的气质特点(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这是遗传的。
如细心观察的产房护士或父母会发现一些新生儿属于容易型:他们比较温顺,睡和醒、饥和饱、大小便都很有规律。而另一些孩子属于困难型:他们特别好动,不停哭闹,难以哄住,也缺乏生活规律性,属于难以照管的孩子。还有一些孩子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其他孩子则介于他们之间,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虽然是遗传的,但可因环境和教育训练而发生一定改变。 在正常的遗传条件下,周围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精神心理发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使气质中的优点得到发扬,弱点得到克服,出生后的环境影响来自家庭、托幼机构、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儿童早期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溺爱和照顾过多会使孩子养成幼稚、胆怯、任性、粗暴、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如对孩子采取冷漠忽视或粗暴压制的态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倾向于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时则有反抗、暴躁、执拗的表现。如父母对子女态度亲切、讲理、民主,则儿童大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父母对人处事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儿童最早进入的集体是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在集体机构中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儿童发展的特点,有规律地进行正面教育。教师的言行对儿童的深刻影响常可延及一生。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人们问他:“你是如何获得许多优秀品质,诸如毅力、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等等的?”他回答说:“都是在幼儿园里培养的。应该感谢幼儿园老师。”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社会逐步增多,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父母和教师必须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主动为他们选择图书、电视、录像,指导他们正确地交友。
教育原则 分4部分介绍: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将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秘和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修养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护、期望和珍惜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儿童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如下: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
培养方法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将来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那么,希望孩子成人后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就比较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了。
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要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但要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给他们做出良好的榜样。 教育方式编辑 家长应为孩子主动地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选择“有营养”的教育内容。图书、动画、玩具、音乐、亲子活动……都是可以有效借助的工具。除此之外,近些年兴起的、被教育学家及儿童心理学家普遍认可的一种儿童心理生理教育方式,就是儿童职业体验。让孩子在儿童城市进行职业体验,做城市的“主人”,自己动手,体验成长的乐趣。 成就感 成就感之于孩子,意义远不止让孩子得到家长的肯定或老师的奖励而欣喜一时,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健康的心态。通过一项职业任务的完成、长了一些关于职业的专业知识、做了大人才能做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她)清楚了“我”的价值,知道了“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先是“有用的”,是“受欢迎的”。
这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完整的人格,王者的风范,是任何说教所望尘莫及的,也是千金难买的。因为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是最本质的。这种快乐没有任何障碍地到达孩子的内心深处,指导他(她)的行动,并留在那里,形成孩子的思想。 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最好方式。比如世界充分利用了暑假这一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最佳时间,推出了“亲子小奥运”等一系列亲子活动。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灌篮高手、水果忍者、跳房子等游戏,通过默契配合获得奖励。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共同为着一个目标努力,角色平等、义务平等,能从内心拉近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并且通过竞技及奖励提高孩子的成就感。 个性培养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风貌,是个人在处理环境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行为倾向性以及在思想方法、情绪反应和行为风格等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个性的倾向性,它决定个人活动的动力,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
二是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一个人典型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对自身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的认识与评价。
个性品质的健全有利于儿童活动和交往的效率,有利于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气质发育 气质构成了儿童以后个性发展重要的生物学基础,它决定儿童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如心理活动的速度(如知觉快慢、思维的灵活性)、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稳定性(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倾向性(如情绪表达的外显或内隐)。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一般认为,婴幼儿与生俱来的行为表现即为气质的反映。20世纪70年代,Thomas和Chess等发表了对婴儿气质前瞻性研究报告,包括活动水平、节律性、注意力转移、与环境的接触能力、适应性、注意广度和持续性、反应强度、反应阈值和心境等,并根据上述9个特征以及行为表现,将儿童分为4种类型:易于相处儿童(easy child),占40%;兴奋缓慢儿童(slow-to-warm-up child),占15%;抚养困难儿童(difficult child),占10%;混合型儿童,占35%。 难以抚养型儿童主要表现见表3-4。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气质类型儿童以后发展情况特别是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不同。难以抚养儿童在5岁时约50%被评定为有行为问题。 气质也具有可塑性,当在外部或内部条件的影响和要求下,原来气质被掩盖或转换,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2)儿童气质与教养:Hippocrates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4种类型,但更多的人表现为混合型。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气质通过影响人的意志行为、情绪表现等影响儿童的发展。 对儿童气质评定意义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帮助父母了解和接受婴幼儿从小表现出的行为特征,避免强烈的焦虑和自责。
二,是不同气质类型儿童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抚养困难型儿童在父母教育和引导下,可以不出现行为问题;在不良的环境下,安静的儿童可能出现退缩行为,一名活动适度的儿童,可能出现多动。父母的气质特征与儿童的气质特征不一致时,就会因教养问题而出现的心理压力和亲子之间的适应困难。
研究表明,父母与儿童之间”适应良好”是儿童行为表现良好的重要前提。 抚养困难型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改善环境以适应其气质和行为特征,而不是要改变抚养困难型儿童气质本身。气质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无充分证据提示通过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方法可以改变儿童的气质。 自我意识 儿童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评价,关系到儿童自尊、自信感的形成以及社会的适应。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在成人社会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自我意识规律 :
1)从轻信他人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学龄前期儿童,囿于家长、老师、儿童读物、电视等对事物和行为的评价,此时儿童最常用的一句话是,”书上说的”、”爸爸讲的”。随着知识和社会活动的增加,学龄儿童开始以自己的眼光、行为标准评判事物、评价他人和自己。
2)从外部行为品质到内心品质评价:对”好孩子”的评价,学龄前儿童评价标准可能是不打架、听话;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则以学习认真、守纪律为评价标准。
3)从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到对自己的全面评价:3岁儿童认为自己漂亮、聪明,不能评价自己的不足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为对自己的客观与全面的评价。
4)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学龄前儿童对人对物的评价总是笼统的”好”或者”坏”,而学龄儿童能对其说出1、2、3来。 教养意义 家长从小给儿童以积极的评价,使儿童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讲清道理,也就是使儿童逐渐认识事物的其他方面,培养儿童全面地评价人和事。笼统的、全面的否定性的批评,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不利。例如,我们常常提到父母有这样的抱怨:”你怎么这么笨”、”你总是不安静”等,显然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影响正确的自我意识。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健康:http://www.xmxljg.cn
心理治疗: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