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内心在煎熬的小动作(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揭秘内心在煎熬的小动作(上)
探索情绪与烦恼的本质时,无可避免地必须从终极真理的层次去追根究底,而这势必会牵涉到“高层心理学”的佛学概念。如果采用这种现代心理学语汇来解释佛家所谓的“苦”之源起,或许应该说人的痛苦主要是源自于追求生存保障、安全感与慰藉而虚构出了种种趋乐避苦的对策,继而建构了一个奠基于心智活动的虚拟世界,并因此丧失了与真实本性连结的可能性。
这里所谓的“真实本性”指的是一种宁静、清明而又全然敞开的状态,其中没有任何自保需求(包括明显与隐微的自保倾向),而且因确知自己的存在本质乃是究竟圆满的,所以无需再汲汲营营地证明自己的价值了。换句话说,真实本性里面是不具备“自我”结构的。但人类的吊诡性就在于既拥有一个虚拟出来的自我,同时又拥有一种圆满无缺的真实本性。从表面的层次来看,“自我”是积极进取的,“真实本性”则是消极无为的,但是从根本的角度来看,“自我”却是一个不断在顽强抵抗解脱、疗愈与究竟圆满的消极分子,因此正确的认知应该是:在消极无为之中便存在着最积极的解脱成分。
由于人类错把追求自保当成了积极的行动,所以意识活动里才不断地进行着一些期待、要求、评断、衡量及规划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底端都带着细微的焦虑、匮乏、自我怀疑与低价值感;这些思维与情绪活动极难被察觉到,因为运作的速度太快,太容易被认同,而使我们信以为真。上回在专栏里提到的“正念”训练,就是要发展出对这些复杂意识活动的洞见──一种不被烦恼牵着鼻子走的自我透视力,然后学会与底端的焦虑、低价值感等等的情绪能量共处。
我在38岁那年花了10个月的时间专注于正念上的实验,当时我切断了一切外缘活动,不看报、不看电视、不接电话、不与人交谈,只是专注地反观内在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10个月下来,我有了非常清晰的体证,我发现任何一个念头的生起,都涉及到心底的某种细微的情绪能量,譬如乏味、孤独、想要找点乐趣、觉得自己不够完整或不够理想等等。换句话说,自我或大脑意识总想制造岀一些活动来脱离“当下”──与过去或未来无关的空寂实相。荣格曾经用“难以忍受的静止点”(The unbearable stillpoint)来形容这个人人都在逃避的状态。但空寂为什么这么令人难以忍受?脑子好不容易空了,不是很解脱吗,为什么又会生起想要逃避它的驱力呢?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n
官方网站:心理鸡汤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督导:心理辅导 ◆ http://weibo.com/fjxlzx/焦虑测试
专家督导:心理治疗 ◆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微博:心理词典 ◆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
公司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