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揭秘:身边隐藏的心理病(上)

4

厦门心理咨询、厦门心理医生、心理专家郭潇赢教授】 

 

儿童

 

不愿上学,是种焦虑

 

9岁的小洋品学兼优,可转学后天天吵着不想上学,不跟同学交流,半年都没好转。学校心理老师推测是学校恐惧症,建议看心理科。

 

学校恐惧症是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是我国儿童心理门诊常见心理障碍之一。患儿多表现为对课堂、同学有恐惧感,不愿进校门,谈到学校、课本、老师等关键词就发脾气,有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家长常认为是孩子装的,意识不到背后严重的问题。

 

学校恐惧症有3个原因。一是孩子自身过分敏感,承受能力差,受点挫折就受不了。二是家长性格懦弱、不善交际,导致孩子形成防御性消极心理机制;过度溺爱让孩子难以适应分离状态。研究发现,超2/3的患儿家长过分关注成绩、期望值过高,剥夺孩子玩耍与情感宣泄的权利,使之丧失求学乐趣。三是学校重智育、轻情商,孩子常被批评、欺负等会让孩子拒绝上学。

 

孩子厌学,家长不可粗暴地批评孩子,而要耐心沟通。可正面引导,如告诉孩子,不上学就当不了科学家、警察。改变教育方式,多给感情支持,少些溺爱。焦虑症状严重时,可与老师商量暂不上学。复学要循序渐进,靠近学校,走进学校,坐进教室,听课一小时、两小时……一步一步让孩子适应学校。每当孩子有进步,应及时表扬。有生理症状的要排除躯体疾病。

 

青少年

 

喜欢宅着,社交障碍

 

16岁的佳萌暑假期间三周没出门,窝在家里看书、玩电脑。父亲让他出去走走,他依然我行我素,连最喜欢的姥姥来了也不见。现在许多青少年跟佳萌一样不愿出门,日前,《新京报》一项调查显示,60.87%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到1小时。

 

适度“宅”能休养身心,但长期不与现实社会接触会影响性格或行为模式。轻者无法正确评价自己,变得自卑或自负,性格内向、偏激,生活态度消极,不爱交流。重者出现社会退缩、情感淡漠等社会功能损害症状,患上社交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更有甚者出现少语少动,或自言、自语、自笑,把自己关在屋里发呆,对家人漠不关心,患上精神分裂症。

 

“宅”族的心理成因有社会文化转型为陌生人社会、社会信任度下降、电子产品依赖、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等。出于安全考虑和成绩至上观念,不少家长没意识到“宅”现象的危害性,甚至表扬孩子不出去乱跑,比“野孩子”文静。这种正向强化让不少成绩好、爱看书的孩子也加入“宅”族。

 

青少年逆反心理强,简单说教往往适得其反。家长不妨做好榜样,与邻居、朋友多交流、多串门,鼓励孩子外出运动,同时教会孩子如何辨别好人坏人。青少年应“宅”而有收获,比如上网结识有同样爱好的朋友,也可拓展兴趣,如读书、绘画等。还要“宅”得健康,保证饮食规律,睡眠充足。如果出现心理障碍,一定要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咨询热线:0592—5515516

课程电话:15305020431

官方网站:http://www.xmxljg.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fjxlzx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7-05-03
标签 : ,,,,,,,,,,,,,,,,,,,,,,,,,,,,,,,,
分类 : D 心灵成长,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