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离开妈妈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我不要离开妈妈
权威心理专家:著名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心理问题:哭闹要妈妈,并且模仿母亲动作的小妹
心理个案:4岁女孩,名叫毛毛。
心理主诉:最近两个月来,总是哭闹要母亲,并模仿母亲一举一动,被带来咨询。
家庭背景:毛毛的家是个主干家庭,父母亲与祖父母同住。患儿父亲是工人,内向。患儿母亲也是工人,自认当初结婚勉强,只看上丈夫老实,婚后发现其窝囊,不像男子汉,总帮母亲说话,不保护妻子,没出息,曾想离婚。后因怀孕,出于责任而没离。
发育史:毛毛是第一胎,母孕期正常,足月顺产。
生长背景:毛毛出生后,母亲刚好下岗,就一直未出去工作,整天在家与患儿在一起。由于向来婆媳不和,又因看不惯老人的生活方式和管教方式,母亲很少让老人插手管孩子。至于父亲,要带孩子时,经常挨夫人指责,认为不符合教育原则,所以父亲就干脆将孩子全权交由妻子管;自己回到家就闷头做家务。为了孩子夫妻矛盾越来越多,家里气氛总不和谐。
不知是否为了这个缘故,毛毛自小有点胆怯,总粘在母亲身上,怕见陌生人当患儿到了三岁,也没有送孩子上幼儿园,也没让小孩到外面玩;结果毛毛到三岁以后仍怕到陌生地方去,甚至邻居家也不敢一人去玩。
现病史:4个月前,患儿父亲被单位分到一套住房,母亲要到新房搞装修,不得已,将毛毛托交奶奶照管。为此,毛毛哭闹要妈妈,尤其到了约定时间妈妈仍不回来,则更加焦虑不安,发脾气。开始时,母亲跟患儿讲道理,但无效,急时就打孩子;结果问题更加严重。即:不仅一见到母亲就紧盯不放,还开始跟随并模仿母亲的一举一动,母亲做什么动作或姿势,就学该动作或姿势,甚至母亲跌倒也学。只有母亲躺在床上不动,方停止模仿,自己在母亲床边玩。只要母亲一起床,就又跟着母亲,并模仿着,任何人都无法让其停止模仿的动作。父母觉得不知怎么办,因而来接受咨询。
会谈所得:母亲自述因受不了婆媳间的不和,也看不惯丈夫没出息,等孩子出生后,就把自己的感情与精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
内心认为:由自己一人来养育孩子是她唯一的希望。她对目前毛毛此患儿模仿她的动作解释为:“在家中(我)太突出,所以孩子就像追星族一样,也就崇拜我、模仿我”。她埋怨丈夫不能干,不能好好管孩子,所以孩子只好粘她一人。
个案分析:不和睦的家庭,没有良好的情感气氛,直接或间接的会影响小孩的情绪,会使婴儿感到不安。加之母亲过分的爱护自己的孩子,没有让1岁左右的婴儿跟四周的大人接触(祖父母或父亲),无形中让婴儿感到四周的“陌生人”是不好亲近的,只好粘着可靠的母亲;而到了 2、3岁的幼儿仍拖延着跟主要养育者(母亲)亲近,没有逐渐脱离而养成自治自律的趋向。因此,虽然已经长到了4岁,但还无跟代替养育的奶奶建立起关系,一旦跟母亲暂短分离,就哭闹,退行,表现1岁左右的分离焦虑。
心理分析:有关小孩模仿他人的动作,有几种本质上的不同。学龄期前的儿童模仿他人,即:你吃什么,我吃什么;你玩什么,我也玩什么等等,是一种学习的机制;也是跟别的孩子建立社交关系的行为。至于到了学龄期以后的少年,以及将到青春期的青少年,会表现模仿同学、模仿流行、模仿崇拜的人,是一种希望被群体接受的需要及模仿崇拜者的心理,是青少年们成长的发展性机制。可是还有一种是“模仿丧失者”的自卫机制,即受不了对亲人或其他重要对象的丧失,而去模仿丧失的对象,靠自己来扮演“丧失的人”,就不感到丧失了重要的对象。是一种神经病质的自我防卫机制,通常见于心理症或精神病患者,或年幼的小孩。很清楚的,芳睦模仿母亲,不是像母亲所想的,是因为爱慕她的关系,而是受不了母亲的丧失而去扮演母亲,以便免除感到丧失母亲的痛苦;是比较幼稚的模仿机制的表现。
有一点要提出的是,毛毛的母亲因自己的婚姻不满意,婆媳又闹不合,而且丈夫夹在母与妻两个女性当中不知如何,没有好好替自己的妻子撑腰,因此,自己的情感生活不美满。在这种三角形的关系冲突里,芳睦的母亲无形中好似有个心理,即:让女儿芳睦粘在自己身上而不跟婆婆亲近,也不跟丈夫要好,只有她做母亲的才行,潜意识的会感到心理的满足。哪知,为了满足自己这样非健康的心理需要,而却忽略了什么是对女儿的情绪发展才是真正需要的事情。等到面对年岁已大、该已学会跟养育者能脱离而尚无法脱离而哭闹的患儿,去发脾气,可说是有点太迟了。
心理治疗:主要在于说明并鼓励父母双双来养育孩子。为了求得具体的行为改善,乃提议按单、双日由父母轮流来照顾孩子。这样可以逐渐把紧密的母女关系拉松,而把父亲引到亲子的关系上来。必要时,也让祖父母带,让芳睦有跟许多成人接触的机会,不用只跟母亲粘着。针对父母也大略施行婚姻上的辅导,如何扮演适当的丈夫与妻子的角色,并跟同住的祖父母如何相处,以便减少家里的紧张气氛,间接的改善芳睦的情绪状态。主要还是向母亲说明,女孩还是需要父亲来帮助心性的发展。不能只靠单亲的抚养,注意不要过分的指责父亲的养育方式。问题不在如何养育,而是要父亲跟女儿有接触亲近的关系与机会。
辅导结果:个案来访三次后,母亲乃了解并不是孩子喜欢粘着她而已,而是她让女儿粘着她,因此,自动决定在临近商店找一份临时工作,每天工作半天,以免整日呆在家里让孩子粘着她。经由父母轮流照管孩子后,孩子己逐渐习惯于自己一人看书、跟娃娃玩过家家,也能跟祖父母一起,而不用整天缠着大人。尽管孩子还会偶尔模仿母亲的动作,但大家将其看作游戏,而非当成是“不正常”而大惊小怪,并去责骂孩子。最重要的是母亲减少了对父亲指责的习惯,让父亲能分担照管的工作。结果,当孩子粘母亲时,父亲会建议芳睦跟他出去玩玩,孩子也乐意跟父亲出去,无形中就不用跟母亲粘在一起了。
心理总结:总之,不但为了孩子的问题,也改变了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同时也间接的改善了父母相处的关系;而反过来,由于家庭成员的关系改善,也改进了小孩的情绪问题了。
咨询热线:0592—5515516
课程电话:15305020431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