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神经症的发展阶段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浅谈神经症的发展阶段
谈过了冲突、冲突反应及防御机制之后,下面的问题是:一个人为什么要有这种确定形式的反应,也就是神经症性反应?具有倾向性态度和外表反应形式的人格结构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是由心理发展条件决定的(虽然不是唯一的条件,但很重要),特别是早年生活时期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的或错误的心理发展可导致神经症的产生。
这里不可能对众多的发展学说(理论与检查)作介绍。从精神病学的角度出发,重要的首先是情感发展及与其相关的心理活动的发展,对此,本节将对健康的心理发展及神经症和其它心理障碍时的异常心理发展作简短介绍,对认知功能的发展只略提一下。
深层心理学的发展学说,对于解释神经症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较重要的理论主要来自弗洛伊德的阶段学说及其以后由ERIKSON和MAHLER提出的理论。
婴儿期(安全、信任):在出生后的最初阶段(估计产前也如此),对于生命或生活的感受基本上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最初主要是通过皮肤获得(触觉),然后是听觉,再以后是视觉。感知的质量也依赖于母亲或替代者的情感态度,人们称这个阶段为舉育阶辑。如果这种感官的感受不足或受到损害,以后就可出现某些心理H如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出现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尤其是在分裂样神经症和自恋性人格障碍时。关于自恋的发展下面还将单独介绍。
在婴儿期,吸吮具有特别的意义,它可以摄取营养,同时可满足本能欲望,与外界建立联系,以及对爱进行感受。如果在这个时期——口欲期出现某些障碍,例如失去母亲或替代者(所谓最初的“客观遗失”)亲与婴儿的关系受到威胁,则可导致“原始信任”的严重损害(ERIK- SON),而且在以后的发育期几乎得不到补偿。这种口欲期的挫折一点也不少见,在这以后可以表现出所谓口欲障碍(获取意向、贪得无厌及过量饮食),特别是在抑郁性神经症(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抑郁)和成瘾病人。 这种口欲期的挫折如果反复、持久地存在,则可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的社会化障碍。
口欲期持续大约一年,也被概括地称为“建立联系期”。
MAHLER的阶段划分是:自我中心期(出生后第一个月)、与母亲关系密切的共生期 (半岁至一穸)以及分离与区别期(一岁至一岁半),此后为重新亲近期。
幼童期(独立、自我意识形成随着运动系统的发育(也包括站立、 跑等),两岁以后的儿童开始显示自己有更强的活动性,特别是要表达个人的意愿,包括说“不”(所谓“违抗年龄”)。个人的成绩和独立性的发展导致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并可唤起性本能的攻击性冲动。
大约在同一时期,儿童也在学习控制自己的蛉胱和肛门括约肌。这些功能对心理发展也是有意义的,以至过去被人们称为“肛门期”(过去 由于没有“现代尿布”,照顾这一阶段的幼童很麻烦)。随着排泄与控制, 一些体验如自主与克制(顺应环境)、占有与给出也逐渐变得清楚了,也包括千净、条理性、纪律及节儉的体验。
在这一阶段,父母的行为态度很重要。在教育中,过分注意洁净 (过于严厉)或完全不予管教,均会影响这一时期的正常心理发展。尤其是当母亲(也可是父亲)过分溺爱、娇惯孩子时,这些父母也许本身有没能解决的自立问题,怕失去孩子,以至扩展到害怕孩子也有这种问题。这样溺爱或细心照料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到,所有的独立自主行为都是危险的,会引起父母生气,甚至会失去父母。
在这一阶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性矛盾,即自主愿望与依赖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形成对客观事物或人的好与坏概念的绝对化倾向:不是好,就是坏,二者对立起来(与“边缘性人格结构”有关)。
学前期(三维关系,儿童的性概念):这一发展阶段如今多在三岁以后开始,尤其是当父母一起参加照料孩子时。此期的儿童,发现了自己的性标志和别人的性标志,也包括父母的,断定父母有一个他(她)们共同享有的生活区域而自己无法涉入(被禁止)。另外,在这个发育年龄,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增强了,所以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形:男孩为了得到更多母亲的爱,与父亲对抗和竞争。在这一过程中,男孩的感情是矛盾的:既怕父亲,但又赞赏父亲;既爱母亲,但又对她感到失望。女孩同父母也有类似的关系。这样,口欲期的二元关系(母亲–孩子)此时形成了所谓的三维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奥狄浦斯情结(用来比喻孩子的矛盾心理)。
奥狄浦斯情结性冲突是在这一过渡发展阶段中正常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出现冲突并不是异常的、病理性的,只有当它没被处理好、没被克服掉、在这一阶段以后仍长期持久地存在时,才是病态的。病态的产
生主要是由于父母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导致了孩子的灰心丧气、焦虑或引起攻击性。
这样,男孩可以出现“阄割情结”的反应,女孩可以有“阴茎嫉妒”,的反应,这也是一种比喻性的描述(用部分代表全体,如用面包代表食物)。奥狄浦斯情结性冲突也是指在处理人标关系时出现的自我矛盾的心理,对这种矛盾或心理冲突的认识最初来源于“奥狄浦斯情结”(即冲突的原型,注:用当时的神话故事来象征、比喻,Odipus为故事的主人翁)。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处理好奥狄浦斯情结性冲突,以后则有可能会出现性心理问題、癔病性或其它类型的神经症、以及人格障碍。
比学习那些专业术语(弗洛伊德的)本身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了解儿童的本能意愿与行为模式,来认识儿童健康的发育或发展过程。如今,精神分析的思想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精神分析学者已不再单方面地强调奥狄浦斯情结性冲突,而是更多地从整体上注意人的体验和引起冲突的各种可能性。奥狄浦斯情结包含着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逐渐成熟起来的问题(心理成熟),这一问题始终存在于人的成长过程中。
奥狄浦斯这一话题在广义上意味着:成长中的孩子要学习同更多的、不同的人相处,学习同别人交往。
进一步的发展阶段
在下一个阶段(约从7岁到青春期)性心理活动处于一个次要地位(也称潜伏期)。其它生活方面,主要是学校、朋友及社会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青春期身体发育的成熟,渐进入生殖器期(本能心理学的观点)。
再以后的发育阶段不像前几个阶段研究得那样深入。青少年(青春 期)逐渐向成人过渡,此阶段及其随后的每一生活阶段里有新的要求,危机也伴随而来,都会出现新的冲突的可能性(也有代偿与晚成熟的可能性,但常常不被注意)。对于神经症形成的早期特性讨论较多,而对本阶段影响神经症的因素估计不够。过去唯一的观点是“创伤性”经历可导致神经症的产生,例如,受到粗暴无礼的性骚扰:反复、多次的危险性经历具有较重要意义(连续性创伤,KEILSON)。
除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外,家庭总的状況也应注意,其中也包括兄弟姐妹:他(她)们与父母的关糸及其相互矛盾、他(她)们之间的关系与竞争。
至此所说的内容,除了涉及到情感发展和本能发展外,还涉及到了 “自我”的构成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形成,这些观点促进了精神分析的分支学科——自我心理学(Ich-Psychologie)的发展,自我心理学研究有关自恋现象,它涉及到健康的心理发展过程,也涉及到神经症性发展过程。
自恋出生后的婴儿,最初自然地将精神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开始把自己当作“爱的对象”,也就是所谓原发性自恋。当孩子察觉到了他周围的人(一般情况下,先是他(她)们的父母)并与之建立了联系时,爱的对象就由自身转向了他人。以后,特别是对爱感到失望时,这种关注(本能的)又重新转向自身,爱的对象由外界又回到了自我:当别人不爱我的时候,我自己必须爱我。这一过程被称为继发性自恋,继发性现象较常观察到。
对继发自恋的认识是一种经验性过程,而对原发自恋概念的认识则只停留在理论上。今天,对自恋现象有不同的理解,并不认为它仅具有病理意义。“健康的”或现实的自恋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人的较强的自尊心(当然也需要其它方面的证实),这对人的成长是有利的,可促进自信心的发展。过强的自恋,在与人的交往中可表现出焦虑与无把握感,这与自我要求过高有关。
有很强的自恋时,自爱往往取代了自尊(用希腊语来讲,是爱上了镜子中的自己),自恋的人只考虑自己,这一点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合作关系、夫妻关系中可表现出来。这种人,原则上说没有爱的能力,他只有被爱的需要,只想让别人爱他,而不去爱别人。就此而言,自恋也是一个神经症性冲突的根源,自恋性异常表现也可理解为是一种在爱的需求与失败间的矛盾的妥协形式:如果我自己爱我,就不需要别人爱我, 也不需要去爱别人。
较强的自恋倾向也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自恋的母亲把孩子看得很重要,把孩子当作镜子中的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自恋地、过于担心地照看孩子的母亲会说:你给我乖乖地,不要给我跑到大街上去。这样的孩子以后也同样会有明显的自恋倾向。
心理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不是连续而一致的,发展迟缓甚至退行并不少见。塔绣是指发育延迟、缓慢,或成熟过程受到抑制,心理发展(有时也有身体的)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水平。如果当事者不可能做到像环境(也包括他自己)所要求的那样,首先是人际关系方面,冲突就会产生。较常见的情况是,心理发展在各方面的不一致性,正是这种不一致或不相称引起了冲突(不同步性心理发展障碍)。发展迟缓与幼童期获得性脑损伤有关,它可以影响儿童个别阶段的心理发展,例如无法克服性心理方面及其它方面出现的挫折,以及由于过分细心的照料而表现出的放纵。
退化是指心理发展的倒退,退化被区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种完全地退化到早年的发展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退化就属此类);另一种是局限性地退化到早年的某种体验或行为方式中去,尤其是早年企图克服矛盾冲突的体验或行为方式,这在神经症患者中可看到在对较重的神经症病人的心理治疗中,常常不是先去阻止退化,而是去利用它,那些在早期的发展阶段中没有被克服、被解决的问题:在心理治疗中通过移情又被重新经历、加工、以至解决。
迟缓与退化对儿童神经症的形成起很大作用,精神要求与身体成執之间的不一致、不协调常常是儿童神经症发生的原因、它可使心理发展过程中应学会的“器官功能”(卫生整洁)处于长期不稳定与异常状态。同退化性行为一样,升级行为也是一种防御手段:遇到问题时跳跃过去,或逃到前面去,强调成年人所具有的特性,隐藏不安全感及弱点,通过突出主动性与支配性的行为来掩盖自己人标关系方面的缺陷或心理冲突。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微博:心理资讯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灵鸡汤 ◆ http://e.weibo.com/xmxljg
心灵博客:心理辞典 ◆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博客:心灵秘钥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