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

1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神经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

 

神经症是精神疾病

 

神经症是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尤其在门诊多见,在医疗机构之外的咨询部门也常见到。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神经症始终都是一个有争议的疾病概念。即使在精神病学范围内的某些领域中,对这一概念的应用也是犹豫、踌躇的,在过去主要是由于受权威性精神分析学派神经症理论的影响,如今,高度的疾病分类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神经症的定义:神经症从临床上看是一类伴有精神症状(例如压抑、情绪不好、焦虑、强迫、疏远)或躯体障碍(特别是器官的功能性障碍)的疾病,也可表现为行为方式、人格特征或个性方面的障碍。它的形成主要与心理反应因素有关,按照精#分哲的观点,是由于儿童期心理发展方面的障碍、特别是对冲突不妥协的处理所致。在此,按照心理学中学习理论(Lerntheorie)的经验,症状的形成和病程是通过错误的管教、不恰当的学习过程(经典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特别是巩固加强)而确定的。

 

这样的定义尽管较详细,但仍是不完全的,有些部分还需进一步阐明。然而,在此对神经症学说(一个范围如此广泛的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的领域)是不可能进行全面描述的。流行病学德国较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神经症(包括与之相近的心身障碍和人格障碍)除去较轻的、不需要治疗的形式外,患病率为 12%〜26%,其中功能性障碍的主诉和心身障碍几乎占半数。在医生的诊所中,10%〜50%的病人为神经症患者。如果患病率的数字更高,那就是把一些个别的、一时性的、健康人 也有的心i反应性料统计进去了,“谁都患过神经症”的俗语是夸张的,无临床意义的。

 

女性中多见神经性厌食症、自杀企图、转换综合征(Konversion)及癔病性人格障巧,男性多见遗尿症、自杀、强迫性及敏感性人格障碑,总上看,成年人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神经在是否在下层社会的患病率较高还不很清楚。

 

儿童精神病学医生所见到的神经症性障鲟和行为障崎的患者中,男孩多于女孩。这种情况很可能既有生物学原因。

 

心理社会原因:轻度幼童期脑损伤及部分能力弱导致心理反应障邛的情况在男孩中较多见,另外应考虑到的是,父母对男孩的期望总是高于女孩。只是在强边性神经症,女孩多于男孩。

 

冲突与冲突的处理

 

下面从不同的方面对神经症的产生进行解释,首先谈深层心理学的观点。冲突主要是在一个人出现了两种互相对立的、矛盾的愿望或要求,并必须做出抉择时产生的。按照精神分析学家的描述,冲突是在“自我”与“原我”,或“超我”与“原我”之间产生的。

 

弗洛伊德(FREUD)认为:性冲突是原始冲突(它被进一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然而性欲不是唯一的冲突源泉。应看到,冲突尤其还产生于享有与占有、亲近与分离、独立与依赖、权力与服从、以及攻击性与抵抗性之间。

 

小孩想吃紺食时的心情就是一种早期冲突的表现:是按照本能的欲望偷拿紺食吃(有些害怕),还是克制住自己(因父母是禁止的)。还有一种可能性,即产生了一种愿望,盼望着父母拿巧克力来,以此来缓解冲突。

 

冲突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可以有自相矛盾或对立的目的,对一种事物或情形也可以是即希望之,又括绝之。例如,人们因某些益处而追求生活状泥的改变,但同时又担心、害怕伴随而来的新的要求与适应问題。作为人类,人们既自豪又厌恶;对于较密切的性关系,既想往又畏惧(渴望-厌恶-冲突)。不仅是矛盾的追求可导致冲突,那些并无矛盾、但不能同时拥有的企求同样可引起冲突。例如,女性在职业与家庭之间的冲突,确切地说,是自我成就与照料家庭的需求之间的冲突(渴望-渴望冲突)。

 

在此,应对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些概念做一解释。根据弗洛伊德本能活动的理论,“原我”是“追求、需要及冲动的源泉”原我是无意识的,只能通过自我间接地表现出来。

 

“自我”是指“一个人精神活动内在联系的组织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自我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抗衡来确定自己的界线。

 

自我的功能主要有:检验现实、运应环境、面对外界确定自我的范围、控制情感与本能活动、以及对体验进行综合整理。

 

一个健康的自我(也称“强我”)应能够:认识自己的能力,感受、忍受及处理自己的体验和本能要求,确定自我界线并与他人建立联系。如果自我的形成有欠缺(也称“弱我”);就会出现区别于强我的、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焦虑就是在这样的弱我中产生的。

 

“超我”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查的功能,它把伦理道德与社会准则集于一体。儿童的超我受父母和周围人超我的影响,或仿效他们的超我而形成。“理想自我”(Ideal-Ich)是自我的理想形式,根据精神分析学说,理想自我是通过最初对父母及周围人的认同而形成的。超我(准则、禁令)与理想自我(目标)对人的行为都有很大影响。“良心”在狭义上近似于超我,在广义上含有超我与理想自我的内容。

 

原我、自我、理想自我及超我是在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范围内的假定概念,取得了一定的认识,达到了科学上的沟通。

 

在神经症学说中,冲突的含义并不简单:它存在于内部与外界、本能欲望与法规、自然与文化及个体与社会之间。只接受外部规则,可导致病理性冲突的产生,那些原本是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社会的冲突,也常常会通过“内在化”形成心理冲突。“人所生活的世界不是外部世界,而是他自己的世界”。“人的精神存在于他的世界中”。对于个人,文化、准则及社会伦理不应是陌生的,而应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挫折是追求的障碍,是由于外在的原因对所期待的结果的失望。挫折也常因受到攻击而引起,例如,儿童受到父母的喊吓或惩罚而放弃自己的愿望,成年人面对严厉的上司和主管部门也易受挫或产生灰心。攻击冲动还可导致与超我的冲突。挫折并不是一定会使所追求的目标绝对不能实现,它最初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挫折可迫使人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对环境的新的适应或较恰当的适应。挫折属于人的健康成长的一个内容,一个健康的人应能够学会耐受挫折、克服挫折。然而,挫折也可使人听天由命 以至放弃所追求的目标,这种情况重复出现还可使人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使人变得悲观、抱怨、颓废。在战胜挫折与放弃追求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妥协性处理方式。

 

首先人们把进攻性冲动与进攻性行为理解为攻击,攻击的对象可以是人、机构设施、客观事物或物体,目的是要增加自己的权力或威力。然而攻击并不只是“权力本能”的表现,广义的攻击还象征着活力,标志着追求独立与突出个人的人格特点。攻击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它也是一 种心理反应形式,人的进攻可以由焦虑或恐惧激起,也可以因焦虑或恐惧被克服。

 

攻击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公开的与隐蔽的、破坏性的与理想化的、主动的或被动的。如果攻击不是交易性的,不是要达到某一目的,而是破坏性地针对自己或他人,则属于病理性攻击。

 

挫折不仅能唤起“攻击本能”,而且还可以引起“尝试状态”。尝试也是一种刺激或诱惑,可使人在对抗外界的禁令或追求内在的需要中得到满足,如遭到拒绝或否定,这种尝试心理会变得更强。例如,当有关性的活动在家庭环境中遭到禁止时,它对儿童反而会更有诱惑力,儿童对性的尝试心理反会由此增强。这种早期冲突还可以引起以后的尝试-放弃状态。

 

如果理想自我没有达到,可产生无能感;超我与私我之间、良心与本能愿望之间如果处于矛盾对立的紧张状态,则可产生负罪感。这些过程是正常的,只有当人们没有战胜或克服它,而是被这一过程挫败时 (以神经症的形式),才表现出神经症性障碍。

 

冲突的处理冲突与挫折经过恰当的适应现实环境的过程而了结,接下来便是对冲突自觉地、理智地加工处理,使矛盾对立的追求根据经验在可行的理想范围内得到整合或统一。这也是在人格的发展中对冲突的一种“创造性”解决办法,生活中有“正常的”冲突,也有“正常的”冲突处理。冲突处理的方式还有置换和升华。置换是改变最初的目标,转向其它的、与原来意愿相似的,并以较容易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减少矛盾,也可以达到心理上能够接受的结果。

 

当原有的追求被推移到“较高的”社会性、精神性或伦理道德的目标上,则称为“升华”。例如,攻击性可以转化为有抱负地、顽强刻苦地承担困难的工作;个人的对爱的追求可升华到社会慈善事业或教育中去。冲突的处理可以在艺术造型中得到体现,冲突的压力也可以转为有创造性的科研成就的动力。工作或事业的本身可以被看作是原有意图的体现, 原有目标的象征,但个人成就和表现出的才华并不是完全从这种本能的 升华中产生出来的。

 

冲突在美好的幻想中也能够被缓解: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或挫折时,有 时会出现暂时的白日梦(愿望表象)。当某些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成年人),而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时,则可能进入这种“类现实”状态。

 

冲突的克服是否以上面所描述的形式出现,如何进行,持续多长时间,这取决于多种条件,尤其是冲突的种类与强度,另外还取决与其它生活条件和人格结构。有些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极其对立,并有很明显的精神动力学过程,以至于使冲突的克服或某种妥协性解决办法无法实现,也就是出现了所谓传统性悲剧。

 

冲突与冲突的处理,及其(下面)要谈及的防御过程,在原则上对健康的和神经症性的精神活动都适用,在健康人与神经症之间并没有一 个绝对的界线。具有明显的神经症性冲突体验的人表现有某些特征性人格。他们的态度、观点及行为方式具有确定的、固执的、片面主观的特点,并且不能够认清危及生活处境的冲突的性质,更不用说达到上面所讲的解决矛盾或妥协的形式。当矛盾冲突超出了承受能力时,就会通过 一定的、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来。防御机制原则上,每一个心理过程都能用来防御某些不协调性或矛盾性(对不可忍受的、使人焦虑的、与总的心理活动不一致的经历或体验)。经常观察到的一些防御模式被称为防御措施或防御机制。对神经症的形成有特殊意义的是压抑,压抑是指那些与现实生活不协调的冲动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受到压抑的常常是那些难以承受的、并没有意识到的本能内驱力。受到压抑的愿望虽&不再能被意识到,但并不是不起作用了,它可以通过无意识地加工处理以神经症的形式重新表现出来(身体的、精神的或行为的障碍)。

 

阻抗或阻力:是为了防止受压抑的冲动重新进入意识状态,阻止冲突重新进入现实,阻止焦虑重新表现出来。处理及克服这种阻抗现象是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主要任务,睡眠时由于监察作用减低,受抑制的冲动至少能够在梦中以某种象征的形式显露出来。一般较易观察到的防御机制是否认:当一个人感到某种情况会给他带来冲突,而又无法接受时,则会通过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来阻挡冲突的发生。

 

理智化:对感情过程的逻辑推理性解释,通过抽象概括,使自己的情感过程变得具有普遍意义,放弃个性,以防御可能会出现的冲突。

 

合理化:对于某种失误或缺陷土地变更太做出看起很合理的解释,但这种失误实际上是出于另一种原因(并不像解释的那样),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感情上的回避(“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即是一种合理化)。

 

隔离:所经历的事并没有被忘记,但它的情感部分被去掉了,它与情感的联系被压抑或中断了;结果使事情孤立地存留在那里,并且也不会在思维过程中复原。

 

反向:也是一种防御机能,当一种攻击周围邻又欲望不被允许、受到压抑时,这种攻击性反而会转变为对人的过度关心。这一现象常见于母亲对孩子过于担心地保护、看管。

 

外两投射:是将自己的想法或冲动无意识地转移到别人身上,—别人有此想法或冲动(无论事实怎样),并尽可能地去注意、评论,外向投射是当自己的想法或体验不能被容忍时发生的。它可以发生在性欲望、攻击性及其它冲动时。狭义的外向投射概念在妄想学说中被应用。

 

内向投射:是将别人的体验或行为方式转向自身,归入自我,与仿同的概念类似,也就是将别人的想法或行为特征吸收变成自己的,甚至吸收入超我中。

 

外向投射与仿同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对别人外向投射的内容,可以再向自己仿同(内射)回来,由此,使原来不能容忍的变得能够接受。

 

其它的防御机制还有(在疾病部分介绍)转化、回避及退行。另外,防御机制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如何、也们在儿童早期如何形成还不很清楚。

 

个体内部的防御过程同人与人之间的或心理社会的防御过程不同,后者是通过相关的人来缓解自己的矛盾冲突。这种心理社会性防御可在转向和外部投射中表现出来,当自己的愿望没能实现而感到不满时,可产生一种新的态度:可导致对孩手的过高要求,使自己的愿望或错过的机会由孩子代表性地实现或弥补(所谓受委托的孩子)。

 

神经症的症状是对心理冲突进行妥协、让步的一个重要结果,防御机能是对冲突表面解决的方法。通过防御(无意识的)减轻了负担,减轻了冲突性紧张和焦虑。即使必须忍受神经症性障碍(症状的形成还要解释),但这种妥协看上去仍获得了好处(因为它使生活变得可以容忍了)。这种妥协的结果被称为原发性疾病获益。继发性社会性)疾病获益是指由于疾病或症状的出现崔#经症患者达到了与周围环境保持联系的目的,赢得了好处,例如,得到了照顾、宽容和加倍地关注及资助。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微博:心理资讯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灵鸡汤 ◆ http://e.weibo.com/xmxljg

心灵博客:心理辞典 ◆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企业博客:心灵秘钥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6-12-26
标签 : ,,,,,,,,,,,,,,,,,,,,,,,,,,,,,,,,,,
分类 : 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1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