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心理障碍(上篇)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中心-儿童神经心理障碍(上篇)

儿童神经心理障碍(上篇)

 

临床上所见的儿童精神疾病,所谓儿童的精神疾患,是经由儿童精神医学家们依据他们的临床经验而认识的心理或精神上的毛病,可依诊断分类的系统来描述的疾患。有些疾患比较严重,很少有小孩会患的;但有些是比较轻微,许多孩子都可能会患到的毛病。

 

一般来说,由于儿童的心理状况尚未完全成熟,认知能力较原始,语言能力较简陋,因此所呈现的精神病状,与青少年或成人比较起来较单纯,不复杂、不明显、非特殊化。譬如,不会呈现有系统的妄想,也不会有复杂的强迫观念, 也不会有富于罪恶感的忧郁症等等。常以生理现象、心身症状、基本的情绪障碍、日常生活的失调、行动方面的失常来 表现。需要特别注意,才会发觉患有精神异常。有些精神疾患是在儿童时期才有,或呈现儿童的特质性违常。

 

儿童环境适应障碍

 

所谓“环境适应障碍症”乃指个人遇到特殊的环境状况,面对强烈的应激、刺激或困难,需特别花费额外的身心精力去面对、克服、排除与适应,而呈现心理与躯体各方面的不平衡、失调或功能丧失,而产生症状。假如其不良环境情况改善,其适应反应也随着消失,因此多半乃属短暂且预后较好的一般性心情反应。

 

随着儿童的年岁发展,其可能遭遇的环境问题,也有所 不同。对幼小的婴儿来说,最会引起强烈程度的适应障碍之环境变化,如养育者患病而住院或意外去世而更换养育者,被人领养,或者被人严重忽略养育,甚至被养育者虐待等等。假如是两岁左右的幼儿,被送育幼院,忽然更换生活环 境及养育者,对一些幼儿也是很大的打击;对一些幼儿,母亲生小弟弟、妹妹,改变了母亲与幼儿的养育关系,也可能是个应激。到了儿童期,开始离家上幼稚园,也是个显著的环境变化,有些儿童会发生强烈反应。对于学童来说,在学校跟同学相处不好,被人欺负,或常被老师责骂,也会难于 适应学校的环境,发生拒绝上学或逃学的反应。假如搬家等原因而更换学校,改变学校的环境,包括应对新老师或结交新同学等,适应新的学校制度等等,也可能是一种环境适应 的问题。从乡下搬到大都市,或者是相反,从都市迁移到农 村,也可能遭遇环境上的适应困难。

 

当儿童面对这些环境上的应激时,会产生各种反应。对 于幼小的婴儿,只会发生生理上的不适,如:拉肚子,胃口 欠佳、或好哭泣,成长迟缓下来等。但年岁大些的幼儿或儿童,就会闹情绪,也会发生各种退化行为,包括吮手指、夜尿、缠着父母等等。再大些的学童,则会呈现破坏东西、跟人打架、偷拿东西、反抗成人等的行为问题,逐渐跟青少年 的行为问题相似起来。

 

处理这样的情形,首先要认出,此乃环境变化而带来的适应困难,并想办法改良引起问题的环境情况,减少对儿童之困难或应激,并多加爱护与照顾,让儿童能感到安心去面对且适应所遭遇的应激。

 

儿童神经症

 

一个人面对心理困难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呈现焦 虑、不安,忧郁、伤心等情绪症状,或者表现强迫症、癔症 等特殊心理症状时,被统称是得了儿童神经症。照理,年幼的婴儿精神功能还没成熟,尚不会呈现这种比较发达的心理症状,但到了幼儿,就开始可以观察到这种情绪反应。如害怕跟自己的父母离开,产生所谓的“分离焦虑症”;因丧失 父母而发生伤心,哭泣的忧郁症。但要到四、五岁左右的儿童,才能观察到“癔病”“强迫症”这类比较特殊的神经症。如:孩子碰到不愉快的情况,就倒在地上,好像昏迷, 或手脚抽筋,或讲不出话;一旦不愉快的事情解决或取消了,也就忽然好起来,好像没发生过似的(属于癔症)。或者紧张时,就一定要碰东西、把东西摆好、叠好,不准动,或重复数东西;重复做同样的动作,要他停止,还会不高兴,发脾气(属于强迫行为)。

 

焦虑症幼小的婴儿或幼儿,容易发生害怕、哭泣的现象,表示心里着急或担心。最主要的是因怕父母亲离开而感到不安而害怕的为多,特别被称是“分离焦虑症”。婴儿有时对生人会感到害怕,发生怕生人恐惧症,见到不熟习的面孔就害怕而哭泣。

 

到了儿童阶段以后,年岁比较大时,恐惧的内容会增加扩大,如担心父母意外事故的发生或死亡,害怕魔鬼的出现等等。除了恐惧的心情之外,还会呈现强迫性的行为,或者做噩梦而惊醒等。

 

忧郁症虽然小孩不会像成人一样的述说自己的心情不好、低沉、闷闷不乐、或伤心等来申述忧郁的状态,但是小孩遭遇伤心的事之后,还是会表现忧郁的病态。譬如,被父母遗弃,因父母吵架而不管孩子,总是被人骂不好,常被人欺负等等而心情不好时,还是会闷闷不乐,心情欠佳。只是其表现的方式跟成人稍有不同。通常可以观察到小孩对事情没兴趣,不想跟小朋友玩,胃口也不好,夜晚睡不好,偶尔伤心哭泣。假如使孩子伤心的原因除掉,小孩变得又想玩,肯吃饭,这时才发觉原来是患了心情忧郁的毛病。

 

癔症所谓癔症,乃指一个人面对无法应付的急性心理应激时,就忽然发生躯体方面丧失功能的现象。这些功能的丧失,主要属于随意肌的运动系统(如:四肢抽动、麻痹而 不能动、失音而不能讲话等),或感觉器官的功能(如:忽然丧失视力,不能看东西;丧失听力,不能听;或者丧失触 觉,觉得麻木而感觉不到刺激等等)。有时是意上的变化,即昏迷、恍惚或解离状态,或者大闹情绪等。这些生理功能的丧失,或者意识上的变化,往往是一时性的,没有神经系 统的器质性障碍,而引起应激的原因消失后,这些症状也容易随之消失,恢复功能。虽然所表现的是躯体的毛病,但是被认为是心理的反应被转换到躯体的症状,而且是跟心理上的困难有关,因此就被称呼为癔症。欧美医学就是根据希腊医学时代的病名,称为“歇斯底里症”

 

从临床上看,癔症还有一些特色,即:病人对这样丧失 功能的症状并不感到着急,好像不在乎似的。病人常有比较幼稚的性格,或容易挑逗别人或多情善变的性格。

 

精神分析的学说,呈现这样癔症反应的女孩,在心性发展上没有好好处理性蕾期的情节。即:迷恋自己的父亲,而又觉得不应该,结果不知如何是好。因此,一旦遭遇类似的情况,就感到难于应付这样内心的矛盾与困难,只好以 “转换”的方式,以躯体丧失功能的方式来表达对应激的情 绪上的反应。换句话说,心情上的反应转变为躯体上的反 应。基本上,这是“退行”的现象,即以较幼稚且原本的方 式来应付应激。而且很妙的是,经由这样发生转化的症状,不但可以面对处理所面对的原来应激,而得到“原本”利益,还可以经由生病的情况而得到被别人关照等“附带”或 “续发”性的利益。

 

体化症对于不少儿童来说,遇到心情不佳时,就发生 头疼、肚子不舒服、想拉肚子、胃口欠佳、咳嗽、或气喘 等,呈现身体上的毛病,被称之“体化症”或躯体形式障碍。过去精神医学上曾认为偏头痛、气喘、胃溃疡、高血压等都是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把这些疾患归类为“心身疾患”。可是随着医学知识的发展,近年来的看法有了变化,认为这些疾病有其本身躯体性的病因。如:气喘跟过敏性有关,胃溃疡是胃酸过多的毛病,偏头疼跟体质有关。虽然心情不好时,容易诱发或加强其症状,但并非单纯的是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躯体毛病。因此,不使用心身疾患此观念来含概这些疾病;改而使用体化症的病名来单纯指因心情不好而呈现躯体症状的情况。

 

患了体化症的儿童,起初多半会被父母认为是得了身体的毛病,而常被带去看小儿科医师,经各种检查都找不出具体的病变,才会考虑到是否是因心情不好而引起的“体化症”。结果,改善了心情问题,其身体症状也就无形中好起来。可是由于许多身体的毛病,其早期也常呈现各种特殊的身体不适,所以还是先看小儿科,做必要的检查为宜。特别是发烧、拉肚子,咳嗽等等,不属于体化症的症状,常是身区体的疾病症状。

 

虑病症又称“疑病症”,有时因小孩身体一不舒服,就引起父母的特别关心,可以不上课,会得到父母特别照 顾、体贴、吃好吃的东西,所以有些小孩乃养成一种习惯, 即一碰到小小的挫折,就说是身体不适,如此便可以不用上课,留在家里看电视,还得到母亲特别照顾,形成所谓的 “虑病症”。这样的情形要好好的诊断之后,由父母努力改善对待孩子的方式,来杜绝其装病的倾向。总之,不管呈现哪种神经症,都要好好研究,了解儿童紧张、害怕或忧郁的理由是什么,想办法解除或减轻其心理上的负担,则大部分的心理症状也就随着消失,不用过分担心。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督导:心理辅导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理词典 ◆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权威心理督导:国家级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6-11-28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
评论 : 0条

= 10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