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影响儿童的成长

1

家庭计划与儿童

 

如何有计划地生育子女,已是现代家庭的基本常识。随着医学的进步,生产保健的实施,婴儿卫生的讲究,婴儿的生病率与死亡率已大大的减低,已经不像古时候,要生产好几个婴儿,才有侥幸一两个生存、活下来、长大。目前的卫 生情况保证大概生一个,就活一个,所以就不用多生了。再者,从个人的生活立场来说,现代社会里的夫妻,都希望能就业、工作,到家庭外面过一般的社会生活,发展男女性的职业生涯,不愿意花费一生的精力、时间与经费单单在养育子女这件课题上。因此如何精而不多的养育子女,是现代成人们的共同愿望。最重要的,我们还得考虑整个社会的情况,配合社会人口繁殖、社会的经济条件,而考虑如何适当地实行家庭生产计划。这是趋向于工业化、都市化的现代社会的一般现象。

 

从前传统的农业社会,曾经强调多子多孙,再加上没避孕的知识与方法,常任其自然决定怀孕的现象,未曾考虑子女的数目与子女间隔的问题。现在大家提倡家庭计划,所以要生育的孩子数目,以及孩子年岁上的时间间隔等将会如何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性格形成等等,是大家所关心的事。

 

子女数目、同胞顺序与儿童

 

家里的子女数目从前一个家庭里,常生育好几个子女,而大部分的孩子都在众多的兄弟姐妹围绕之下成长。因此当时单生一个孩子,就被大家认为没有同胞的成长环境,是不寻常的;独生的孩子会孤单,性格上会有毛病。可是经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精神医学家的实际研究,并没发现明显且具体的资料来印证此说法。倒有些调查却显示独生的孩子,与有许多同胞的孩子比较起来,其智慧与语言的发展较好。归究其因是,独生的孩子从小跟父母接触的机会多知识刺激多,跟大人讲话的机会增多的关系。但有些调查却指出,独生的孩子比较容易被宠,较任性,怕孤独等等。

 

目前国内施行“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计划,企图解决人口过多的社会问题。调查指出,在大都市里的年轻夫妻,只有独生子的,占九成以上,有两个孩子的,只有一成;既使在乡下农村,独生的,也占五、六成, 两个孩子的,只四、五成,可说是整个社会里,大部分是独生子。对于这样的情况,儿童精神医学家们曾针对四岁到六岁的学龄前孩童作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儿童行为问题之发生,在独生子与非独生子两组当中,显然有些差异。特别是独生的女孩,比较有情绪不稳定的情形。但是基本上,两组的差距不太大。就行为观察来看,因夫妻被社会限制,只能养育一个孩子,独生孩子被父母宠爱的倾向浓厚些。这些被调查的小孩,继续做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十年以后,独生与非独生的孩子间的差别倾向逐渐减少,到了十五岁左右,几乎消失。可见经由上学校,经过与同学及朋友们接触而有了社会化经验以后,是否是独生的因素影响就逐渐减少了。

 

我们可以说,婴儿出生以后,是否有机会跟别的小孩来往,到了幼儿期以后的社会化经验如何?将会决萣小孩的成长情形。再加上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态度,是否过分关心、宠爱与否,是否有好的管教,都是影响的因素。一个家庭里的子女数目多少并不是就马上确定小孩的性格与行为模型,而主要的,与其成长的整个环境及被父母养育、对待的情况有关。假如做父母的,不对独生的子女当宝贝似的过宠,孩子也就不会长成娇惯成性的孩子了。

 

同胞顺序跟子女数目一样,常被谈起的另一项目,乃是同胞的出生顺序。一般说来,长子或长女,其性格较严肃、认真、有责任心,喜欢帮忙别人,但内心较容易紧张。相对来说老末或幼子,善于讲话、观看别人脸色、适机行事、喜欢被别人服侍;而中间儿,不受拘束、灵活自由、喜 欢往外开拓、创造机会。这种因长幼出生顺序的不同,而影响性格形成的不同,跟自幼与同胞相处的关系有关,也跟父母养育子女的经验及态度有关。譬如,长子或长女的出生,常因做父母的,对养育婴儿尚无经验,较易于紧张,影响婴儿的情绪。再加上长子或长女小时,有一两年的时间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孤独长大,早期的社会化经验较少,性格较孤立;但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弟弟或妹妹需要照顾,就养成了帮助并管教幼小弟弟妹妹的老大习性。

 

倒过来,做老末的则相反,父母已经很有经验,心情稳定,且是老么,父母喜好跟老末逗玩;而老末自小就跟父母及兄姐相处,学会如何谈吐应付别人。至于中间的孩子,夹在其中,较不受父母关切,常要靠自己来,但也可避免父母的过分期待,能凭自己的意向发展。当然这只是说明随子的出生顺序,容易产生这些现象,再度提示跟孩子成长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关。值得做父母的去关心。

 

丧亲、单亲、离婚、再婚与儿童

 

一个家庭里的父母不见得总是双双健全的,无法保证自始至终都能让小孩拥有自己成对的亲生父母。有时难免有所意外变化,如:丧失自己的父母;因各种原因,家里只有单亲;或父母离婚、分居或再婚等等。这些父母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家庭环境的变化,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儿童的成长。

 

失去自己父母的任何一个,对孩子来说总是个心理打击。特别是孩子幼小时,仍很依赖父母来养育,丧失了父母,影响剧烈。随着小孩年岁的增长,其反应方式也不同。假如是三、四个月以前的婴儿,尚不会表现情绪反应,只会 以生理方式反应;即其心身发育停滞,甚至退化、不成长。到了六个月以后的婴儿,因已会认熟人,会区别对母亲以外的养育者,且以哭泣等情绪表现。到了周岁左右,就懂得吵闹,要找妈妈,起码要闹几个月的时间,不轻易跟代理的养育者建立新关系。

 

丧失父母,不仅是失掉母,还得看配偶及全家人如何接受亲人的丧失,情绪反应如何。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找到代替人建立彼此关系等等。这一连串的因素,都会影响小孩对于丧亲的整个反应与适应。

 

假如因种种原因,如死亡或离婚而失掉了父母其中一 个,需由剩余的配偶单独来承担养育子女的情况,称之为 “单亲家庭”。在离婚率极高的欧美国家,由单亲来负责子女养育的,越来越多。譬如,目前在美国社会里,单亲家庭占 了将近三分之一以上。通常来说,单亲家庭里,常由母亲一 人来养育幼小的小孩为多,但有时乃是由父亲一人养育子女。单亲的家庭,不仅是只有单独的父母来负责子女全部的 养育,而且常牵涉到家庭的经济问题,即:单亲的家庭缺少足够的收入;又因缺少或丧失配偶,单独的父母本身常面对情绪不稳定,增加单亲家庭的各种问题。由于小孩需要父母双亲,特别是婴儿期以后,进入幼儿阶段,特别是到了性蕾 期的儿童,都很需要异性与同性的父母,所以单亲的父母,还得想办法补偿其缺。譬如由单亲一人来扮演父母两角色,弥补双亲相辅的作用。可是有时小孩不仅要有能相互缓冲、 互补的双亲,还得依同性父母来模仿行为,特别是到了学童期,进入同性期的阶段。因此,单亲父母还得想办法帮助子女,借由表兄姐、辅导员、老师等同性成人,来弥补其需要。

 

有时,因父母的夫妻关系发生困难,非以离婚来解决不可,而离婚又给小孩带来心情上的挫折。随着小孩的年岁不同,儿童对父母的离婚反应各有不同。在儿童期的小孩,正处于“性蕾期”,跟父母双亲关系很微妙时,对父母的离婚反应常较特殊。到了青少年阶段,对异性关系很关切的时期,对自己父母的离婚也会特别敏感。无论如何,这种事情 非发生不可时,宜向小孩子们好好说明;解释这种事情的发生,跟孩子无关,只是父母两人难于相处、很难生活在一 起,不幸要分离,但两人仍是孩子们的“父母”,将继续跟孩子好好相处。当然,这要父母两人能在“和好”情况下,进行离婚,才能做得到这样的准备工作。假如父母吵吵闹闹,相互指责而闹离婚,不但对离婚的父母本身不好,对他们的子女更会留下不好的心理后果。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

 

有时丧偶或离婚的父母,会再婚,重新组织家庭。对于继父或后母,小孩子们难免会有强烈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子女的年岁,心性发展阶段,再加上子女的性别等等因素,会影响孩子们迎接新家庭关系的反应。大家都很熟悉,青春期以后的女儿,对新来的后母,容易发生敌对情绪,男孩对继父的加人,也会很敏感。假如父母再婚时,继父母带来他们自己的子女,两方子女生活在一起,更会把新家庭关系变得 很复杂。不管如何,再婚的家庭,其适应的要点,乃在不要勉强孩子去称呼新来的继父或后母为“爸爸”或“妈妈”。 因为在小孩的心里,已有自己原来的亲生父母。要他们放弃自己的爸爸、妈妈,而认叫新来者为“爸爸”或“妈妈”,犹如背叛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事实上,新来的继父或后母,无法代替原来的父母,不能也不可能取代小孩从幼小时存留下来的对自己父母的印象。所以,继父就是继父,后母就是后母,要让小孩跟这新来者产生另外的新关系,让他们彼此慢慢培养新的感情与建立新的来往关系,不用勉强,也不能着急。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督导:心理辅导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理词典 ◆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权威心理督导:国家级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6-11-20
标签 : ,,,,,,,,,,,,,,,,,,,,,,,,,,,,,,,,,,,,,,,
分类 : F 青少年心理,H 考试压力
评论 : 0条

= 6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