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孩子厌学的心理因素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学一线的老师抱怨学生厌学。这种现象绝非个别,在一些地区甚至相当普遍。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对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教育资源尚不丰富,目前还不能保证中学毕业生人人都能升学、大学毕业生人人都能找到工作。这样,势必有一部分初、高中甚至大学生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或没有工作,致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丧失信心,不原意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中出现的局部问题,我国目前还存在着社会分配不公,体脑倒挂,脑力劳动严重贬值的现象,使有些学生认为读书“没有出息”、“划不来”,故而产生厌学心理。再则,一些不良场所,如不健康网吧、营业性舞厅的诱惑和吸引,也是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
2.学校教育的失误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目前很多地区的学校表面上喊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实际上仍然是应试教育占统治地位。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目的。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强调智力的发展,它所面向的只是少数所谓“尖子”学生。凡有利于升学考试的科目就非常重视,与升学考试关系不大的科目往往被减免。在教学中,仍以陈腐落后的讲解为主,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绝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起来疲惫不堪、味同嚼蜡。这样的学习生活能不使学生感到厌倦吗?另外,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 偏深偏难,教材体例呆板,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三,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之间严重脱节,使不少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严重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从而加剧了厌学心理。
再则,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致使教育费用增加。有些地区出现学校收费项目过多、标准过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这样使学生压力过大、又难以达到,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客观因素。
3.家庭环境的误导
当今的学生中,几乎是独生子女一统天下,很多学生来自“4+2+1”式家庭。他们生活环境的优越是无与伦比的。首先是物质生活的优越,在物质生活优越的同时,他们享受到了祖辈父辈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出生起,就俨然成为本家庭的小皇帝、小太阳,从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呼风唤雨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张大的学生,首先是身体素质的低劣和生活能力的欠缺。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必要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往往因学习上的一点小小的困难而丧失信心,产生颓废情绪而导致厌学心理。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过分溺爱和隔代教育的负效应,又加剧了这种现象。所以现今很多人一直心存疑虑: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孩子却越来越难教。原因就在这里。
另外,当今社会一些家庭的不稳定,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重新组合的家庭增多,这些家庭如对子女教育问题处理不当,加之一些父母本身不注意言传身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策与方法
首先,是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由于学生的学习问题事关青少年的成长,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厌学的问题必须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国家和政府机关要从宏观上加大教育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受教育条件。要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体,加强政策导向,在全社会造成一种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氛围。同时,也要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利用法律手段杜绝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源。社会各阶层、各部门都要关系支持教育事业。只要整个社会高度重视,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厌学现象是可以改变和杜绝的。
其次,是对学校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
端正办学思想,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在课程设置上,要按教育教学规律开足开齐课程,彻底改变过去应试教育情况下非升学考试科目被严重削弱的状况。要改革目前教材繁、难、偏、旧的状况,在使所有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教学活动要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着眼点。这是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做好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要彻底革除那种传统的“一讲到底”的陈腐教法,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益的事,使他们想学、乐学,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形成个性。要把班级授课制与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坚持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
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是减轻学生多余的学习负担,按学生的年龄特点严格控制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不搞“题海战术”、“时间加汗水”,保证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他们轻松自如的投入学习和生活。
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由于学习负担的加重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不免会产生心理障碍,学生更是这样。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后,不可能或者难于进行自我调适,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面诱导和矫正,极有可能导致厌学心理。所以,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利用这种办法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其三,是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为孩子作出表率。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过去那种溺爱式、保姆式、呵护式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感受生活、发展能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家长要与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有意识地为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发展孩子的个性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使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和谐有序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只要孩子具备了必要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和一定的身理、心理承受能力,厌学心理就自然消失了。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如何心理辅导
学生开学了,可一些家长却发现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育专家们在对这些厌学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往往在即将开学时和开学初期,学生表现出的厌学心理最为明显。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知识障碍和人际关系障碍,这会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原因
(1)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我们在心理咨询中曾收到很多学生的来信,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反映他们的厌学心理,有一封是这样写的:很久以来,生活令我沮丧不已,写这封信以前,我把我高三前前后后想了想,觉得我整个是个失败者。中考时分数差七分上线,我是用爸妈的辛苦钱上的高中。从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背着这个包袱。为了对得起爸妈,我拼命的学习,然而,事与愿违,我的成绩越来越差。现在离高考还有四个月,考试频率很高。考一次,我就被打击一次,我有时会被老师听似平常的话语羞得无地自容。 就这样,我的心情越来越槽。在学校,我经常孤孤单单一个人,听到别的同学讨论问题,我想问、想说,可是我觉得自已成绩太差,感到没有资格和他们在一起。尽管我知道同学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可是我怕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的那种眼神。每次当我满怀信心和希望坐在教室里,但最终给我的是失望与羞愧。
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认为,为了提早预防和化解孩子的这种厌学情绪,专家指出,家长在开学之初应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辅导。同时,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认为在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很快适应学习环境,减少厌学情绪的发生。建议如下: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学生,他们一无特长,二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如常上游戏厅玩游戏。
(2)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老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还嫌不够,家长在家也要孩子开夜车,甚至恐吓学生,考不上大学,你就会完蛋,就别来见我。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富教于乐,劳逸结合。
(4)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函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5)老师和家长要注意批评的尺度,成功时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
“管”出来的厌学
“老师,我该怎么办?我简直要被孩子气死了……”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在电话里无助地表达着:“我的孩子今年才上小学二年级,就已经开始厌学了。做功课一点都不自觉,每天都要我在旁边催促,本来顶多1个小时的作业非要拖拖拉拉弄两三个小时。好多次我都忍不住大发脾气。前两天,我终于动手‘打’了他,他大哭着说‘你不是我妈妈’,听得我很伤心。其实,我本来很反对‘打孩子’的,从小我就没有打过他,可这次实在是忍不住了……”
像这样的电话,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到了。母亲陷入自责与无助中,而那个8岁的孩子也显然遭受着学习的折磨。听着那个母亲的述说,不难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孩子懒懒地坐在书桌旁,拿着笔心不在焉地写写停停,母亲在旁边心急如焚地催促着“快点,快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看得越来越不耐烦,催促的声音越来越响,孩子开始反驳——“我不是在写吗?烦死了!”然而笔还是不紧不慢地动着,而且不时提出“想喝水、想上厕所”等等的要求;母亲更加生气,终于忍不住发火了、甚至动手了,孩子吓哭了,开始边抽噎边完成最后的作业……
儿童心理大约有43.6%的来访问题是关于孩子学习的,而且普遍的问题与这个电话里反映的极为相似:孩子智商都很正常,甚至优秀,但缺乏学习动力,做作业拖拖拉拉,注意力总要分散;亲子之间因功课而关系紧张,父母感到焦虑而无奈。“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父母们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但如果分析其间的原因,却会发现孩子的“厌学”或者在学习上的“惰性”很大程度上恰恰是被父母“管”出来的。在新的9月开学之日,希望本文能给各位父母带来“管”的启示。
1、管出了“坏情绪”
脑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情感在人类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工作与学习;反之,不良的情绪状态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目标达成。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不良情绪激发出大脑中的一种蛋白激酶C能削弱记忆能力和判断能力,而且蛋白激酶C的增多可导致人患上精神分裂症和忧郁症。
现在再来看那个8岁的孩子,试想如果每天他在做功课的时候,都被“管”得哭哭啼啼,被“管”得心生厌烦,又怎么可能喜欢学习、喜欢写作业呢?年龄越小的孩子,其学习的方式越具有“体验性”,也就是越显示出“情绪化”的特点:情绪好,就会喜欢做,而且做得快,觉得作业少;反之,则会觉得作业好多、好难,写作业的时间过得好慢。那个母亲一心想让孩子做得快,但却恰恰起了反作用:不断激起孩子的消极情绪,让孩子越发累积了对学习、对作业的消极感受。长此以往,孩子对作业、对学习自然就建立起了一种“消极条件反射”,只要一想到或者一看到作业、学习就要反感了,这其实并非作业本身可恶,而是做作业的过程连结着太多的“消极体验”;或者说,孩子根本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还没有机会领略“学习”,就已经“厌学”了。
管出了“赖孩子”
为什么要“管”?当然是因为在大人看来,孩子还不具备独立的能力。对于孩子而言,当然是要管的,可如果每天在孩子做功课的时候,都不断催促或者提醒“这里错了,那里要改”,这样的管则只能管出“赖孩子”,让孩子在每日的“管”中越发对学习没有信心,越发在思维与情感上依赖大人了——
其一,思维上的依赖。知道有大人会陪他做功课,有不懂就会有答案,孩子自己动脑的主动性就降低了。而且往往大人在旁边,根本也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大人们总是认为:这么简单的题目孩子还迟疑,那一定就是不会,于是他们总是忍不住会将答案告诉孩子。即使会给孩子思考时间,但一般都很短暂,而且孩子也已形成了“思维依赖”,懒得自寻烦恼,反正等一等就会有答案的。于是原本“做功课”是为了孩子进行知识巩固,现在反倒成了家长的“重操旧业”,孩子到成了动手不动脑的学习“傀儡”。有的孩子在“陪读”下竟连考试时题目都不知读,乱做一气。
其二,情感上的依赖。现在城市里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本来孩子就缺乏玩伴,情感上不乏孤寂感。一旦做功课时,被陪惯了,他们就很难适应独自一人做作业的过程,非要有大人在旁边才能“动”起来。
而且这两重依赖还会影响孩子课堂的专心程度,很多孩子将课堂学习时间用于玩耍、想入非非,而回家做功课时间成了家长给上课、练习的时间。
改善不当的“管”
不当的“管”破坏了孩子的学习情绪与学习自信,改善“管”有很多的方法,以下仅介绍几个供参考——
1、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惊喜
做父母的,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量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少发脾气,相反还要多给孩子一些“惊喜”。比如,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问“作业做好了吗”,而是先拥抱一下孩子;在孩子的作业本里,夹上一张鼓励的纸条;无条件地给孩子一点小礼物等等。
2、鼓励孩子“笑对学习”
“管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自己“管自己”,所以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有研究表明:笑的时候,更多血液输入大脑,同时带来更多的氧。笑还能导致大脑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轻学习的痛苦感,并使人感到舒服。而如果有“幽默感”,那更会极大促进学习,据说幽默能够使记忆保持率从15%提高到50%,因为幽默能够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并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所以您可以教给孩子以下技巧:
3、维护孩子的“社会面子”
所谓的“社会面子”,就是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所需要的“面子”,包括在同学、在亲戚、在老师等他人面前的尊严。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这不单对成人而言,对于孩子同样适用。否则孩子会暗暗记在心中,以后用他的方式慢慢折磨你——如果你当着同学的面,说:“看人家XXX,作业多自觉,你呢?怎么看,怎么难受,你能不能长进点?”那么,你会发现,孩子以后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不听话,脾气也大了,好像越错越有理。其实这都是被你逼的,谁让你不给孩子留点面子,让孩子的同伴“笑话”他!因此,父母切记:不要在他人面前说孩子太多坏话,尤其是那些实际上根本无法帮你的人面前,即使宣泄一下情感,也要嘱咐“不要告诉孩子啊!”郭潇赢教授建议父母最好到心理医生处一吐为快,然后学习合理的办法。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要记得帮助孩子找回面子,看看下面的小故事,或许您会得到更多启示。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督导:心理辅导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理词典 ◆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
权威心理督导:国家级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文章引用图片均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