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是一直暗示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中心-催眠是一直暗示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上课时,一个人“打哈欠”,许多人往往跟着“打哈欠”;有人咳嗽,你的喉咙也会发痒;看见别人赛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动起脚来。

         暗示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他人暗示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接受了某种观念,使这种观念在其意识和无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它实现与动作或行为之中(如“望梅止渴”);自我暗示则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或行为(如“杯弓蛇影”)。

         刚刚学骑自行车的人骑车上街,心里特别紧张,怕撞到别人,心理紧张,默念“别撞上,别撞上”,可结果却偏偏撞上。参加重大考试,告诉自己“别紧张,别紧张”,可往往是脑中一片空白…… 这其实都是心理暗示的原因,告诉自己“别撞上、别紧张”的潜台词就是“我一定会撞上、我一定会紧张”!是自己在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

         积极暗示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所以,我们只能输入积极的语言。比如,“在我生活的每一方面,都一天天变得更美好”、“我的心情愉快”、“我一定能成功”等,语句简洁有力,不含糊、脱离实际及与人攀比。

         有人说“我要赶超某某”。而某某不是一个不变的指标,人家也在发展。你要与自己比,成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永远向上的。同时,还要排除他人对你的消极暗示。在心理暗示中,永远记住,只有你才是你生命的主宰,只要你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你!

         最佳时间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这样说:“当我们的头脑处于半意识状态时,是潜意识最愿意接受意愿的时刻,来进行潜意识的接收工作是理想不过的了。”

         早晚睡前醒后的时间再恰当不过了,你可以躺在床上,每次花上几分钟,身体放松,进行一下自我心理谈话——描述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想想你成功的景象;用简短的语言给自己积极有力地暗示。                           

         此外,平时也要经常运用,考试前,记注“我能行”;生病时,告诉自己“没什么,我身体很棒”;失败时,对自己说“我依然是我,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反复运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地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美国一位拳王每次回答记者的提问后,总忘不了说一句:“I`m best!” (我是最好的)

         “ 我是最好的”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事实也许并非如此,但又有什么关系?反复运用经常暗示,“你”就会接受这种观点,而永远充满自信!“事实”也会向你所想象的方向发展。

         把握积极心理暗示,做你生命和生活的主人,走向成功!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等。有研究表明,持续1周失眠会变得急躁、恐惧、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可出现定向障碍或共济失调,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的精神障碍。连续失眠还会使人白天精神萎靡或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影响社会功能。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心理行为自我调适对改善失眠,具有重要的意义。克服失眠的心理调适方法:

         一、保持乐观、知足长乐的良好心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而导致心理失衡。

         二、建立有规律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节律。

         三、创造有利于入睡的条件反射机制。如睡前半小时洗热水澡、泡脚、喝杯牛奶等,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建立起“入睡条件反射”。

         四、白天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晚上的入睡。

         五、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如保持卧室清洁、安静、远离噪音、避开光线刺激等;避免睡觉前喝茶、饮酒等。

         六、自我调节、自我暗示。可玩一些放松的活动,也可反复计数等,有时稍一放松,反而能加快入睡。

         七、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应避免午睡或打盹,否则会减少晚上的睡意及睡眠时间。

         另外,对于部分较重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适量地配用安眠药或小剂量抗焦虑、抑郁剂。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快、更好的治疗效果。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zj.com

专家微博:心理资讯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灵鸡汤 ◆ http://e.weibo.com/xmxljg

心灵博客:心理辞典 ◆ http://blog.sina.com.cn/xmxlys

腾讯空间:心灵秘钥◆  http://user.qzone.qq.com/344217082/

 

 

厦门心理咨询(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暨潇赢身心灵会所)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5-04-27
标签 :
分类 : B 个案问答
评论 : 0条

= 1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