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性人格障碍与网络成瘾—厦门心理咨询
关于回避性人格障碍的定义,见回避性人格障碍容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回避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回避方式之一,就是主动退缩,从不愿上学,到长期拒绝上学;从不愿上班,到炒老板鱿鱼;从不主动跟同学朋友玩,到最后几乎没朋友了。最后,严重的,可以长期多年呆在家里,连家门甚至房门都不出了,成为“寂寞的孤独者”。厦门心理咨询-郭教授
回避方式之二,就是通过潜意识产生一些躯体的症状(如头痛、腹痛、头晕、胸闷、抽搐或抽动等)、或者是形成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如强迫症、厌食症、余光恐惧症、学校恐惧症、疑病症、躯体变形障碍等),这是聪明的潜意识将患者的逃避行为合理化,这多见于要求太严或太挑剔的父母的孩子,或病前太懂事的孩子。(注:还有一种父母,看上去对孩子很宽松,自己也认为对孩子很宽松,实质上却是对小孩要求甚高,期望甚高。这种情况多见于有文化有见识的父母,这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临床上,社交恐惧症、强迫症和广场恐怖症等患者常合并有回避型人格障碍。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最重要的治疗目标是要治疗其人格障碍,作为基础的人格障碍治好了,继发的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通常就好治疗很多。
回避方式之三,就是形成毒品依赖、酒依赖、咳药水依赖等。这种回避方式,西方国家的孩子可能较我们国家的孩子要多一些。
但我们国家孩子的另外一种依赖,近年来,越来越多见,那就是网络依赖。从我治疗的回避性人格障碍患者来看,过半数有网络依赖(注:我的患者主要来自城市,估计农村患者的网络成瘾率要低一些)。
回避性人格障碍,又称焦虑型人格障碍,可见,焦虑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重要症状(注:如果是隐性的焦虑,通常只有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才能识别),而网络游戏等可能是这类患者最易找到的,也可能是其唯一的能表达焦虑和释放焦虑的方法。
所以,对于这类网络成瘾的治疗,最根本的也是要治疗其人格障碍(心理治疗为主)、同时要治疗其焦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有的家长采取高压性的或强制性的手段,例如,拔网线、搬走电脑,还有的家长甚至砸烂孩子的电脑,往往不成功,有时反而把事情也搞砸了,导致以后的诊治更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