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睡梦中,2个月的宝宝突然咯咯笑出声来,没过一会儿小眉头又一皱一皱地抽泣起来。“一会哭,一会笑,那么小的小人也会做梦?”惠妈妈惊叹道。根据以色列特克尼恩睡眠实验室的研究表明,6个月的胎儿在子宫里就可能开始梦境啦。
胎儿会做什么梦呢?猜想,应该与感觉有关,因为被羊水包裹,有温度变化以及外部声音的变化。出生后的婴儿又会做什么梦?一般而言会以愿望的满足为主,比如婴儿会常做吃奶的梦,至于会不会做屁股湿漉漉的梦,那就要看尿布更换的频率了。
儿童的梦多以魔幻和类似于神话的情节为主。科学解梦专家成实宗博士认为,儿童眼中的世界都是新鲜的,对所接触的人和物无法理解,就容易通过拟人化和妖魔化的方式来处理,所以,在梦中桌子、椅子等各类物件都可以跟自己说话,并根据自己的情绪将外在的人和物脸谱化。6岁的佳佳老跟妈妈说起自己2岁多做的梦:在她家窗外,飘着3个像佛像一样的神仙在看她。每次听到女儿的梦,张岚就会上网百度一下《周公解梦》,“好的解释就会告诉女儿,比如梦见一群鱼,梦见大火,就是要发财了。像梦见掉牙什么的,就没法跟女儿解释了,你总不能告诉孩子有人要去世吧。”至于到底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张岚多数只有听的份。
其实,梦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挺重要,成实宗认为:“儿童心理是靠梦来成长的,如果没有梦,心理就无法成长。”我们收集了一些孩子的梦境,他们有的上幼儿园,有的读小学,看看成实宗博士是如何面对孩子的梦,我们又该怎样与孩子交流梦吧。
儿童的梦主要有4种类型
1.出生记忆的梦。好多人对儿时梦的回忆,梦见从黑暗管道头朝下坠落,前面隐约有可见的光。梦是潜意识的呈现。这是实实在在的潜意识对出生时的印记。
2.认知世界的梦。儿童对世界一无所知,每天接触新鲜的东西,在梦里,通过消化提炼,格式化,系统化,慢慢去认识事物。
3.生理病理的梦。肚子饿了想吃奶,憋了想拉尿就会产生这类梦。但有时候会是某种疾病所诱发的梦境。从理论上讲,病理的梦是可以传递信息的,比如有人胃痛会做起火的梦。但是现在对病理梦的研究还没到这个深度。
4.情绪的梦。各种情绪,白天受到挫折或很高兴就会做相应的梦境,出现童话中的王子公主或者恶魔。根据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的研究,在不同时期会有相应的梦境。比如口唇期有分离的焦虑,孩子就会做一些触觉、感觉的梦,很温暖,很柔软。
让孩子少做噩梦的4个策略
1.平时多关注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安全;
2.增加孩子的运动和娱乐时间,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大自然;
3.晚安KISS,让孩子在临睡前的一刻保持愉快情绪,清除一天的不如意;
4.营造安静、遮光、舒适的睡眠环境,给孩子用适宜的枕头、被子等。
厦门心理医生 郭潇赢总结:家长要注意,别把主流价值观强加在小孩身上。要帮助孩子放松,告诉孩子:你并没有做错事,不用担心,有些事情别人不理解,只要自己对得住自己,事实迟早会清楚的,短暂的委屈不要怕。不断强化,孩子的心理就会变得强大。
厦门心理咨询 关爱生命(热线):0592—5515516
厦门心理专家 精心呵护您的健康(官方网):http://www.xmxlzj.com
厦门心理咨询机构 心灵鸡汤(企业微博):http://e.weibo.com/xmxljg
厦门心理医生(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暨潇赢身心灵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