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型人格障碍:厦门心理咨询医生

冲动型人格障碍也称爆发型人格障碍,也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而又难以控制的愤怒情绪并伴有冲动行为的人格障碍,主要特征为情绪不稳定及缺乏冲动控制能力,暴力或威胁性行为的突然爆发也很常见。冲动型人格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其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一般具有逐渐缓解的趋势,但往往仍遗留有人际关系的障碍,表现为对亲友和邻居的敌对态度。
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矗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有人报告,暴力犯罪者中脑电波异常多见,特别是颖叶的慢波活动与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为2%,在攻击型人格患者中则为14%。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1.行为的目的在于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不在于其他。
2.这些冲动行为本身往往是损人又不利己的。
3.患者能够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但难以自控,往往多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4.在实施此行为前感到逐渐增强的紧张和兴奋,直到开始行动。
5.在实施此行为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满足的感受。
6.在实施此行为后会感到释放和轻松;有人可能会感到后悔、自责或自罪,但这并不能防止再发。
7.常伴有各种人格障碍、抑郁或焦虑症,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
8.神经系统可能存在非特异性症状体征。
建议 :
1.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身体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认识上,还要鼓励他们经常反躬自问和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成才上去。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另外,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
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诊断人格障碍者是冲动型,必需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有肯定的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
②行为暴发不能控制;
③不能控制或不适当的发怒,易与他人发生争吵或冲突,特别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时;
④情绪变化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尤其易暴发愤怒和暴力行为;
⑤生活无目的,尤其不能事先计划或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或做事缺乏坚持性;
⑥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要么与人关系极好,要么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
⑦有自伤行为。冲动型人格障碍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较多的,且男性多于女性,但我们在心理咨询中也发现了女冲动型人格障碍者。
ICD-10将此类人格障碍作为不稳定型人格障碍的一个类型,而在DSM-IV中则没有单独分出这一类型,尽管他有几个特征被作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ICD-10描述不稳定型人格障碍有一个突出的倾向,即行为冲动,不计后果,伴有情感不稳定。事先进行计划的能力很差,强烈的愤怒暴发常导致暴力或“行为爆炸”;当冲动行为被人批评或阻止时,极易会诱发上述表现[1]。
疾病分类ICD-10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的冲动型包含:爆发型和攻击型人格障碍。
①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白已是一个男子汉。
②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③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家庭原因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社会原因
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病理生理目前冲动型人格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1)主要表现形式:
①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②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
③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④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恶感。
⑤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
⑥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2)次要表现形式:上述表现是主动攻击型的表现。还有一种被动攻击型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类人外表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百依百顺,内心却充满敌意和攻击性。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电话或回信,故意拆台使工作无法进行;顽固执勘,不听调动。拖延时间,暗地破坏或阻扰。他们的仇视情感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于外,他们虽然牢骚满腹,但心里又很依赖权威。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
ICD-10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型中有5项标准分别是
①冲动;
②易被激怒与使用暴力;
③不稳定,反复无常的心境;
④好争吵;
⑤难以坚持行动。
满足其中4项即可诊断。
CCMD-3冲动性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为:
①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②以情感暴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具有下列3项:
a、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b、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
c、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d、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e、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f、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紊乱和不确定;
g、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h、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