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心理咨询:心理变态的常见表现

QQ图片20130703071029
    心理变态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常态,心理常态与心理变态区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 按统计学区分:
    人的智力水平等大多呈现常态分配,大多数人接近于平均数,只有很少数人偏于两个极端。近于平均数的为常态,居于两极端者为变态。
    二、 按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区分: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符合社会规范,便认为是常态,否则是变态    三、 以人的心理能否适应环境来区分:
    一个人的心理能适应环境称为常态,若一个人的心理不能适应环境则称为变态。
    四、 按人的心理是否符合某种标准区分,符合标准者为常态,不符合标准者为变态。
    共十一项标准:
    1、 具有适度的安全感自尊心,对自我成就具有价值感。
    2、 适当的自我批评,既不夸耀自己,也不苛责自己。
    3、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自发性与感应性,不为环境所奴役。
    4、 与现实环境能保持良好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与打击,无过度幻想。
    5、 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与目的。
    7、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对自己的工作能够注意。
    8、 有比较切实的生活目的,多从事实际与可能完成的工作。
  9、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需要而改变自己。
    10、 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重视团体需要,接受团体传统,能控制为团体所不容的个人欲望与动机。
    11、 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有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对人不作过分地奉迎,也不过分寻求社会的赞许。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说得通俗点,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环境,有幸福感,在学习、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有以下十项: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三)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四)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3-07-03
标签 :
分类 : B 个案问答
评论 : 0条

= 1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