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出手伤人?

案例介绍
8岁的小鹏因频繁的冲动行为来德仁心接受心理咨询。母亲反映,他在学校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人,且从不主动表达想法,这让家人十分担忧。
房树人绘画分析
通过房树人绘画测试发现,小鹏笔下呈现出一个愤怒回头却向前行走的男孩,身旁被高墙环绕,显示出强烈的自我防御心理。
评估与成因
进一步沟通中,小鹏表示喜欢骑车冒险带来的畅快,同时反感妈妈主观干涉自己。经分析,其冲动行为的根源在于:母亲习惯以主观判断管教孩子,导致小鹏缺乏表达渠道;因难以用语言宣泄情绪,逐渐形成“动手打人”的行为模式。
王同学的冲动是怎么产生的呢?他为什么那么容易冲动呢?
原来他的妈妈遇事很主观,经常靠主观推断去管孩子,加上小孩子的表达能力又很差,有愤怒不会表达所以就以冲动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习惯,很快就出手打人。
心理辅导成效与来访者反馈
经过为期8周的心理辅导,小鹏的行为与情绪状态发生显著转变。通过绘画疗愈、情景模拟、情绪表达训练等针对性干预,小鹏逐步学会用语言替代肢体冲突来表达需求与情绪。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他开始主动分享“不被理解时的委屈”,并尝试用“我希望……”“我不喜欢……”等句式清晰表达想法。学校老师反馈,小鹏与同学的冲突频率下降了很多。
小鹏妈妈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脾气暴’,现在才明白是我们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心理辅导不仅教会小鹏表达情绪,也让我学会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现在他遇到问题会主动说‘妈妈,我不开心’,而不是直接动手。看着孩子慢慢打开心扉,真的特别欣慰!感谢老师用专业和耐心帮助我们化解亲子间的‘高墙’,这段经历让整个家庭都受益匪浅!”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违者必究!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