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心理医生咨询:当你的孩子受了委屈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
昨天下午,我在家中忙碌一些自己的事情,小宝跟着姥姥去外面玩。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房间里,室内一片静谧。过了大约30分钟左右,一阵孩子响亮的哭声从楼下传来。相信做妈妈的都有这种感觉,忽然听到孩子的哭声,就会立即浑身紧张,格外关注。我也同样。虽然当时不能确定是哪个孩子在哭,依旧忍不住闻声在窗边探出头去,却看到小宝一路嚎啕着来到楼梯口。我顿时没有了岁月静好的感觉,开门往楼下冲去,哪里顾得上换鞋、加衣?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哇哇大哭着回来,妈妈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小宝看到我,猛地把小手从姥姥手里拽出来,哭声却更大了,直接扑到我怀里。虽然那句“怎么了”即将脱口而出,但是看他哭的实在伤心,我忍住没有说话,而是紧紧的抱着他。先把小宝上下左右目测一番,没有伤口;从他刚刚的跑姿来看,也没有问题;那么究竟是怎么了?我继续抱着小宝,一边轻轻拍着他不断抽噎的背,一边爬楼回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哇哇大哭着回来,妈妈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到家后,我抱着小宝安安静静的坐在沙发上,等他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姥姥跟在后面,几次想要说话,都被我用眼神和手势止住了。等了一会儿,他的哭声终于渐渐低了下来,伸出小手搂着我的脖子,软软糯糯的带着哭音喊了声“妈妈”,然后没有忍住又继续哭了两声。我继续拍拍他,然后亲了亲他的小脸蛋:“我的宝贝怎么了?”
小宝撅着小嘴,委屈的说:“有个小姐姐推我!”“哦?”我继续:“为什么推你?”“我在滑梯上,她在后面推我!”小宝又止不住哭了两声,一边哭一边偷偷看着我。“小姐姐是不小心,还是故意的?”“故意的!我的嘴巴都流血了!”小宝说完,赶紧撅着小嘴巴让我看。我急忙细细的看了看他的小嘴巴,大约是下嘴片碰到了,衣服的袖子上有斑斑血迹。但是现在没有流血,也没有肿起来。我又让小宝张嘴看了看牙,也没有破皮的痕迹,这才彻底放下心来。“小姐姐为什么故意推你?”我继续追问。小宝抽抽搭搭的说:“她也想滑滑梯,我正好坐在滑梯口挡着她了!”“啊?”我心疼:“你排在她前面,挡着了她,她就推你?”小宝点点头。我又看了看姥姥,姥姥补充说:“小宝总是坐在滑梯口,不滑也不下来。正好那个小女生也彪悍,就直接推了他一把,从滑梯上栽下来了!”我脑补了当时的情景,把怀里的小宝抱得更紧了一些。小宝应该感觉到我的情绪,委委屈屈的撅着嘴巴:“妈妈,我这里好疼啊!”我轻轻地揉了揉他的下巴,让下巴的转动带动他的唇。小宝舒服的躺着我的怀里,人也明显放松了下来。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哇哇大哭着回来,妈妈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姥姥继续说:“我当时也说那个小女孩了,不能这样推人,然后带着小宝去冲洗了一下,回来那个小女孩就已经不在滑梯那里了。小宝也一直哭着要回来,所以我们就回来了。”我有些了然。
抱着小宝,我故意做出“义愤填膺”状:“小姐姐这样推你,对不对?”小宝摇摇头。我又说:“那我们去找她讲讲道理啊!看把我们小宝给推的,都受伤了!”小宝有些迟疑,搂着我的脖子说:“可是她已经不在那里啦!”我说:“没事儿,我们去找找看,没准儿就碰到了,欺负别人,总要道歉的么!”小宝想了想,安抚的拍拍我:“妈妈,算了吧!其实,我觉得我一直在滑梯口也不对。”哦?我内心窃喜,明事理、会思考的小朋友真可爱!小宝继续说:“妈妈,我以后出去要小心一些,不要一直坐在滑梯口了!”我点点头:“小宝想的真棒!自己小心一些,就会更安全!”“如果我没有坐在滑梯口,那个小姐姐再推我,我就不原谅她啦!”小宝想了想又补充说。“好的,碰到无理取闹,主动欺负你的孩子,我们要勇敢,不要退缩;但是我们不能做无理取闹,主动欺负别人的人。好不好?”小宝看着我,点点头,眼睛开始充满快乐的精气神儿,与刚才委委屈屈的小可怜儿判若两样。我知道,他已经走出了刚才的情绪。如此,甚好!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哇哇大哭着回来,妈妈的第一反应很重要其实,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中,妈妈的第一反应真的很重要。首先,拥抱孩子,不论是非,不管对错。在孩子情绪最为激动地时候,尤其是从外面哇哇大哭回来的时候,妈妈不必急于纠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而是需要对孩子投入自己的情感共鸣,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家是温暖的。
厦门心理医生咨询:有什么比拥抱更让孩子觉得温暖呢?
同时,要细致的观察孩子,有没有什么体外伤,万一有伤,第一时间处理。
第二,询问孩子,不掺杂个人情绪。
当孩子情绪稳定一些之后,可以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但不要有个人的情绪在里面。比如问孩子,谁欺负你了?谁打你了?谁让你哭了?这些都属于有个人主观情感在里面的询问,而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根据家长的主观情感而无意识的歪曲事实。这是因为孩子的天性所决定的,与本性无关。因此,家长平静、冷静的询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你怎么了?”更能有助孩子阐述事情的经过。
第三,静静听孩子讲述,不打断,然后再提问。
孩子讲述事情经过的时候,本身又是一个自我沉淀、总结的过程,所以,不要轻易打断他,让他安静的复述、回忆好了。如果孩子表达的不足够清楚,可以让陪同人复述,但要等孩子讲述完之后。然后,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讲述,提出自己不清楚或者疑惑的地方,这个过程本也是抽茧剥丝的过程,同时有助于孩子自我反省。第四,让孩子自己思考,提出解决的方案;或者给出几种解决的办法等孩子决定如何做。孩子的心思最为澄清,他非常清楚自己所做事情的对错。因此,理直气壮与理屈词穷的两种表现,看孩子的表情就足够判断。但是家长最好不要越俎代庖,替孩子决定什么;让他自己思考、提出解决方案最好。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是“善恶不分”的,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教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倘若家长是“偏执”的,无论如何,都坚持认为是自家孩子对,别人的孩子错,咱们这里就不多讨论了。
文转自:沫沫的静好岁月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