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零食是什么东西?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坏”零食是什么东西?
昨天几个朋友小聚,一位在医院的朋友讲述了疫情期间她们收治的一个孩子的事情。那个孩子是在同一时间连续饮用了14灌饮料(约3500ml)后,出现腹泻、腹痛、呕吐,且呕吐物含粪质,病情凶险危重,被地方医院连夜转送至省会的。收治后发现,这是个9岁的小姑娘,可体重却超过了200斤,是同龄孩子的3.5倍。 当然,孩子的父母同样也是超重的。诊治过程中,孩子的腹部被厚厚的脂肪层包围,医生触诊检查无法进行;听诊器也无法听到肠鸣音;紧接着,超声、X线检查也无可奈何……消化、普外、呼吸、神经、影像科等多位专家共同会诊,一致认为孩子除了存在基础病代谢综合征(重度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外,还存在不完全性肠梗阻。几经治疗,结果虽有好转,但是医生还是感觉孩子恢复的状况不对;最后又根据CT,还有肛检,竟然又取出一个婴儿橡胶奶嘴。经过家长回忆得知:这个孩子平素就喜欢暴饮暴食,吃东西又是狼吞虎咽,可能是无意间将家里3月龄妹妹的奶嘴吞入了消化道。这里,真的是懒于说孩子的父母。9岁的孩子,200多斤,平日里在家中是怎样的吃、怎样的养,才会如此啊!也许是父母特别疼爱孩子的缘故吧,才会如此由着孩子尽兴。想起前两天看信息说,孩子开学之后,体育老师最为头痛,因为大多数孩子在疫情停课期间,多多少少都“富态”了不少。想来也是,在防疫期间,孩子们因为网课的关系很容易在电脑前久坐,疫情又导致户外活动受限制,再加上孩子很容易暴饮暴食,导致开学后小胖墩明显增多是显而易见的时期。
“肥胖”已经成为了一种跨越种族、国家的全球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球成人中有约23亿人超重,至少7亿人肥胖,其中儿童占比很高。比如德国,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个超重,成年人情况更不乐观,据统计,2/3的男性和1/2的女性都超重。德国联邦营养学会认为,主要原因是德国人饮食太油腻,碳水化合物吃太多,新鲜蔬菜又太少。我国也有很多老人认为,孩子能吃是福,胖是福相,从而一味让孩子吃吃喝喝,而忽略了肥胖给儿童成长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危害。即便是有些家长格外重视孩子的零食质量,适当的控制零食,也很难逃离商家刻意包装出的“坏零食的伪装”。
宣称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零食
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有害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所谓的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造黄油、人造奶油的糕点及油炸零食里。我们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含有较多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奶油、奶茶、沙拉等的摄入,尤其是婴幼儿。此外,含油较多,保存期比较长的零食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在零食的加工及保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工艺,可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不过,现在很多生产厂家会通过改善工艺来减少或避免反式脂肪酸。于是一些薯片类零食包装上标注有“不含反式脂肪酸”,并宣称营养丰富。虽然,这些零食与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零食相比相对健康,但仍然不是健康食物。这是因为这类零食多含有油脂,具有高能量,会让运动少的孩子更容易肥胖。同时,又可能增加了盐的摄入,而零食中的食盐是不容小视的。因此,应尽量让孩子远离这些零食,尤其是容易发生肥胖或已经肥胖的儿童。
宣称“不加糖”的纯果汁
1、糖类对宝宝身体的好处
碳水化合物也叫糖类,能为宝宝的身体提供热量。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等。婴幼儿需要碳水化合物相对比成年人多。1岁以内的宝宝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12克、2岁以上的宝宝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10克。每克糖能提供热量4千卡,每日糖类提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35%一65%。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宝宝身体正常运作的大部分能量,起到保持体温、促进新陈代谢、驱动肢体运动、维持大脑及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作用。特别是大脑的功能,完全靠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氧化后产生的能量来支持。碳水化合物中还含有一种不被消化的纤维,有吸水和吸脂的作用,有助于宝宝大便畅通。
2、糖类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高梁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坚果、蔬菜,如胡萝卜、红薯等。
3、过多摄入糖类对宝宝的影响
若是宝宝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引起宝宝虚胖和免疫力低下。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适当减少宝宝对于饼干、糖的摄取量,在两餐之间少吃糖果零食。
4、纯果汁真的适合孩子吗?
但是相对加糖的果汁或用添加剂调配的果汁味饮料,不加糖的纯果汁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很多纯果汁宣称不加糖,不含添加剂,这让很多人觉得纯果汁属于健康饮品。事实上,果汁在榨制过程中,膳食纤维已经弃去,维生素C也几乎全部破坏。而纯果汁本身含糖已经很高,不加蔗糖的纯果汁能量也不低。同时,相对于水果,果汁吸收较快,升血糖也快,容易在体内储存起来转化成脂肪,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5、专业建议
中国婴幼儿膳食喂养指南建议:不给4个月以内的婴儿喝果汁;美国儿科学会推荐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喝果汁;澳大利亚婴幼儿喂养指南中规定不给1岁以内的婴儿喝任何果汁。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最好不给1岁以内的婴儿喝果汁,1岁以后的幼儿或儿童也应尽量减少或控制果汁的摄入,且需要稀释。
宣称“零脂肪”的饮料
说实话,一般饮料中本来就不含脂肪,可有的商家为了让产品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在包装醒目的地方宣称自己的饮料为零脂肪。这就让很多妈妈误以为这些饮料可能更健康。可仔细分析一下营养标签,就会发现该饮料的宣称仍然是个“陷阱”。比如,一些乳酸菌饮料营养标签上注明脂肪0%,碳水化合物(蔗糖、葡萄糖等)16.2%,蛋白质1.1%。一瓶500毫升的饮品含有能量接近350千卡(大致相当于100克生大米或250克蒸熟米饭的能量)。而孩子喝1瓶这样的饮料轻而易举且高兴,可要是吃下250克熟米饭就成为困难的事情了。这些饮料升糖较快,用于处于饥饿状态者补充点能量倒是可以,但对于普通人群补充水分来说,并不合适,很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对于孩子来讲,合理正确的膳食营养,才是健康成长的关键。
1-3岁的儿童在不断发育中,应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总热量需要每日每千克90~100卡,蛋白质2~3克,脂肪3.5克,糖12克,三者之比为1:1.2:4。这个时候的宝宝乳牙逐渐出齐,咀嚼功能尚差,食物宜细、软、烂、碎,每日最好仍给予一定量(1~2杯)牛奶或豆浆,外加鱼、肉、蛋、豆、菜、水果等多样化的膳食。每日3次正餐再加1~2次点心。4-7岁儿童的饮食应基本接近成人。虽然可以不再吃过软的食物,但要避免正常饮食中过于油腻和酸辣等刺激性的食品和过硬的食物,要注意荤素搭配,应多样化,防止偏食和多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三餐加一次点心,早饭要吃饱。随着年龄增长,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应为1:1.1:6,各类食物已上升为主食。应季的蔬果和奶制品是孩子最佳的零食选择,至于膨化食品、饮料等,不是要完全规避,而是要浅尝为止就好。
文转自:沫沫的静好岁月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