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单亲女人的悲哀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中单亲女人的悲哀
豆瓣高分9.1,《隐秘的角落》,3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一个“斯文败类”的老师,一些阴差阳错的事情看似离奇,却又桩桩件件都有迹可循……成功地勾起大家的热情。关于故事的结局,关于童话和现实,想必是“千人千面”;不过,最近在网络上看,对朱朝阳的妈妈,倒是一面倒的骂声一片。说实话,同样身为妈妈,有时候不管是看追剧,还是看书,看到有关孩子的教育,有关母亲的细节描述,难免会想一想,如果是我,又会怎样?我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吗?也会在心中,对这个“虚拟”的角色,有一个自己的评判。对于朱朝阳的妈妈,唯有“一声叹息”罢了。
强势的妈妈??
在故事伊始,我也一度认为朱朝阳是生活在强势的妈妈阴影之下,所以他是一个不快乐的孩子。如今追剧过半,我依旧认为朱朝阳是个不快乐的孩子,但并非仅仅因为生活在强势妈妈的阴影之下。一个离异、单身的妈妈,独自带着孩子讨生活,还要坚持去郊外的景区,上“昼夜不分、几班倒”的班,个中辛苦,若非亲历,无从想象。而她在下班回家之余,还要为孩子做上可口的饭、身不由己的操心孩子的生活,为自己上班的几天给孩子准备好食物……难道她不辛苦吗?是的,在剧中,有她几次坚持让朱朝阳喝牛奶、吃饭的镜头,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她强势的根源。感同身受之后,我觉得除了好好喝奶、好好吃饭是能够让孩子身体健康之外,更多的,应该是一位母亲,想要表达对孩子的好,却又无从和半大的男孩交流沟通,只有通过“一箪食”来传递罢了。朱朝阳真的不是那种叛逆的孩子,他是传统意义上的学霸,更是心中有主意、内敛型的孩子。所以他对所有的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但很少会主动和家长说。他用一根头发来判断投奔他的严良和普普,说明他心思细腻;他能够在同学之间相互传递纸条时将其扔掉,说明他主意坚定;他买鞋之后果断的撤离爸爸带着新组建的家庭和他一起吃大餐的途中,说明他察言观色能力强,且执行力迅速……他能够隐瞒妈妈,自己在家里收留了严良和普普;甚至在严良和普普求助于他的时候,能够在妈妈眼皮底下,从容不迫的把碘伏、创伤药放进垃圾袋,再光明正大得出门……这些都足以说明朱朝阳是个有主见、有决断、但绝不善于沟通的孩子。
作为这样孩子的妈妈,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吧!因为除了衣食住行,根本无从走进孩子的内心。他把自己的内心紧紧的锁在深处隐秘的角落,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妈妈的言听计从,对学习的游刃有余,对朋友的肝胆忠诚,对人际关系的淡然处之……偏偏朱朝阳的妈妈,和朱朝阳的性格南辕北辙,她是大大咧咧、喜怒形于色、直性子的人。这也是她的痛苦所在,随着孩子的长大,她越来越发现,自己距离儿子越来越远,却无从抓住或拉近和孩子的关系;甚至于当她不言不语,朱朝阳就知道她想要做什么;当她大发雷霆,朱朝阳就会委屈自己来成全她……因此,她只好用“听话”来强迫孩子,用“强势”的做法来安抚自己内心的不安。其实她对孩子的爱,是敏感又卑微的。因为婚姻的不幸,她作为单亲妈妈,不得不让自己强大又敏感的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就像她自己所说:“我是寡母,但我儿子,不是孤儿!”为孩子不可撼动的“学霸”地位而骄傲,却又不能正视孩子的其他缺陷,因为在她心中,自己的儿子就是最棒的,无可替代的。在孩子面前,却又爱的卑微,看着孩子过生日从父亲那里回来,会小心翼翼的问一句,“能不能吃下妈妈亲手为你做的寿面?”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她笑的那么幸福。正是因为她内心的没有安全感,所以才造就了她性格阴晴不定的原因。但是她安全感的缺失,又何尝不是与孩子的父亲出轨、抛妻弃子有关呢?
善良的女人?!
朱朝阳的妈妈,和朱晶晶的妈妈,真的不在一个段位上。朱朝阳的妈妈,虽然不乐意孩子去见他的爸爸,但是她知道孩子对于父爱的渴望,所以她即便是不愿意,也会让孩子快乐。能够真正的做到“共情”,所以才会在他们失去朱晶晶的第一时间,带着朱朝阳去医院安抚他的爸爸。和朱晶晶的妈妈发生正面冲突,哪里是这个女人的对手?不管是言语,还是肢体,包括心计……是的,朱晶晶的妈妈“失女之痛”让她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回过神来想,朱晶晶的悲剧,难道没有她言传身教的影子吗?对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尖锐而苛刻,完全不像一个小女孩该有的样子;这种情感从何而来?不难想象。从她面对普普的“霸凌”就可窥见一斑。当朱晶晶最初被普普堵在无人的五楼,也是勇敢地反抗,甚至咬伤了普普;随后无果,又开始哀求;直到见到朱朝阳,又立即开始“耀武扬威、盛气凌人”……孩子的性格瞬间转变万千、处理事情的态度也如出一辙,难道是天生的吗?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父母的影子,真的不假。而朱朝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隐忍、内敛、良善,又何尝没有自己妈妈的影子呢?只不过原生家庭的不幸福,让他又多了几分性格上的变化罢了。
孤单的女人!!
剧中,朱朝阳的妈妈也有自己短暂的一段“恋情”,一个同样离异、同工作单位的马主任。最初,马主任是奔着“重组家庭”而认真和朱朝阳的妈妈交往的;而匆匆间,他选择了老家人介绍了一个不带孩子的女人,进入到结婚状态。网络上很多人都说,是因为朱朝阳妈妈的“疯狂”或者“自私”所致。在朱晶晶妈妈步步为营的逼迫下,本来坚持要把这段关系发展在“地下”,最少要到朱朝阳大学之后才可以公开的她,忽然就“勇敢”了一把,直接通过扩音器,将她与马主任之间的“约会”公布于众。她的这种心态,不难理解。一是因为对朱晶晶妈妈的绝地反击,哪怕“伤敌八百、自伤一千”,也在所不惜。当然,对朱晶晶妈妈的效果达到了,只不过回过身来看到朱朝阳就站在身后,又何止是“自伤一千”啊?二是因为朱朝阳妈妈内心深处那个淳朴的女孩心态开始蠢蠢欲动。马主任一直坚定不移的对她说着“爱”,以及渴望与她公开,重组家庭的愿望,让她一度真的相信了中年男女之间的“爱与承诺”。她以为自己这样的公开,是一种勇敢,对爱的执着;自己的“疯狂”,是那个男人可以稳稳接得住的情感。
其实,为什么说她内心深处是“女孩心态”?
因为她本性的良善和内心的惶恐,和马主任约会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她最初欣喜的涂上了口红,说明她对于爱情还是向往的;后来临出门,又想到了什么,把口红抹去了,说明她内心的不安,知道半路夫妻的不容易;所以当她轻描淡写的对马主任说“我们可以随时结束”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内心惶恐,因为怕失去,所以不敢拥有;当然,当她经历马主任坚定不移的站在他身后把朱晶晶的妈妈赶走后,心态又有了变化,这是一种“心有所依、身有所靠”的感觉,让她忽略了中年男女之间,最不稀缺的就是“承诺”,而几乎不存在的就是“爱”啊,所有的关系,都是一种权衡罢了。所以,不是因为“公开”以及“疯狂”,导致马主任的离开;而是因为前方的“诱惑”更大,权衡利益之下,当然是单身、无子的女人,更适合自己一些!至于“爱情”,那是扯淡!若没有“诱惑”,公开了又何妨?两个同样单身的人,走在一起也是光明正大的;但是“有更美好的在前面等候”,自己又何必非要吊到一棵麻烦的歪脖树上呢?换句话说,朱朝阳妈妈中年女人的年龄和一颗跳跃的少女心,在现实面前,完败!所以,她才会不言不语的吃完一颗桔子,转身离开。在内心深处,何止是惊涛骇浪?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己的嘲讽吧!即便伤痕累累,也要云淡风轻!《隐秘的角落》好看之处,在于剧中的每个人,都有生活中的某个人的影子;而每个人的诠释也都会因为自己的经历不同、阅历不同而不同。追剧的时候,我站在“妈妈”的立场,去理解故事里的孩子们和大人之间的种种;为故事中的阴差阳错而唏嘘,为故事中的悲欢离合而感叹……如今,我家孩子们的暑假开启,我要告别“故事”,回到“真实”,和我的孩子们共同度过愉快的假期生活吧!
文转自:沫沫的静好岁月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