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儿童心理咨询:孩子为何失去安全感?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孩子为何失去安全感?
身边有位朋友,自从有了宝贝闺女开始,就“立志”和孩子成为朋友、闺蜜。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衣服从来都是一模一样的亲子装,发型也总是和孩子一模一样的或披散、或扎起;外出时,甚至还常常开玩笑的让孩子叫她“姐姐”或者“妈咪姐姐”……大到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比如动辄就像孩子给她撒娇一般,和孩子奶声奶气的撒娇,让孩子亲亲她,让孩子抱抱她,遇到爬虫之类还会大声嚷嚷,让孩子保护她……从表面来看,她们母女间的亲子关系很是和谐,真的像是两姐妹一般。我们一起聚餐或者游玩,也开玩笑说是她家先生领了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而已。如今孩子7岁了,和妈妈说话时,也听不出任何的“妈妈的感觉”,总是半命令的口吻,还直呼妈妈的小名。朋友很是得意,觉得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不但“返老还童”的重新活了一回,还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闺蜜。直到这次国庆节,他们一家出去烧烤。她惊奇的发现,女儿总是特别缠着爸爸,有时候看着爸爸和妈妈在一起说话聊天,还会出现很排斥的样子,总是要插到爸爸妈妈中间。另外,女儿还有些“嫌弃”自己的样子,甚至开始用上“训斥”的口吻,叫着她的名字,嚷嚷她做事情的不利索或者不如意。比如女儿会说:“晓玲玲,看你穿的羊肉串儿,真的好失败啊!”女儿还会对着爸爸嗔怪:“爸爸,你别让晓玲玲站在你身边那里了,烧烤她也不会,串串儿也串不好,真让人费心啊!……一股说不出的感觉,开始弥漫在朋友的心中。总觉得似乎有哪些地方不对。看着和自己穿着一模一样T恤,背带牛仔裤、网球鞋、扎着同样的马尾辫的女儿,就连皱眉的样子,都有几分和自己神似的感觉,可这并不是自己一直追求的“闺蜜”的感觉啊!你想和孩子单纯做闺蜜?要知道,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哦
其实,这样过分追求和孩子成为“闺蜜”的亲子模式,还真的并非是正确的亲子模式。你想啊,在孩子小的时候,她更需要被呵护、被保护的感觉,认为在爸爸妈妈身边,才是自己最为安全的地方;爸爸妈妈是自己的守护神、保护伞,是可以让自己完全依赖的角色。可是呢,妈妈却似乎和自己一样,甚至偶尔还比自己更小、更需要被照顾。除却最初的“新鲜感”之外,孩子势必会油然而生出另一种“不安”的感觉:妈妈并不能保护自己,那么只有爸爸才是自己最为安全的停靠地。所以,她会不由自主的寻求爸爸的保护和安慰,而开始逐渐脱离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妈妈。
一句话概括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她并不需要所谓的“闺蜜”,而是亦师亦友、有满满安全感的亲子关系。妈妈就是温暖、安全的象征啊!事实上,和孩子过于亲近,动辄就以和孩子一模一样的朋友相处模式,甚至会委屈自己的审美和爱好,而选择孩子的意愿,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法体会真正意义上的亲子关系,成为心理上的“孤儿”,惴惴然心难安。失去家长的角色,反而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专家认为,家长可以尽量了解孩子的喜好,但不应当因为要与孩子做朋友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喜好。要知道,爸爸妈妈更应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照顾者,而非“闺蜜”。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再返回童年时代的单纯,这是不争的事实。偶尔为之没有问题,刻意为之就有些过犹不及了。对比于“闺蜜”,孩子更需要来自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的照顾、爸爸妈妈的保护。
厦门儿童心理咨询:亲子沟通虽然是要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但朋友的尺度是需要把握的。在内心深处彼此没有隔阂,只有信任,才是真正的朋友。很明显,在亲子关系中,家长的角色和示范作用更为重要。所谓“言传身教”就是如此,孩子会从父母身上习得种种,所以,父母更应该给孩子可信任和被保护的感觉,是巍峨的山、是稳固的岛,是随时可以感受到的安全。也就是说家长是掌握孩子心理、生理成长的主舵手。而非刻意为之、故意营造出的“闺蜜”感,或者“被照顾”的感觉。有些父母可能是为了让孩子“自主、独立”,因此开始用自己的“小”和需要被“照顾”来锻炼孩子。这些做法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度”的把握才好。总之,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适度的权威感。在孩子面前家长本就是一个成年人,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的角色,本末倒置,势必会出问题,不是吗?
文转自:沫沫的静好岁月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