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诸多感触(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疫情期间的诸多感触(下)
疫情下为什么会有隐瞒病情的人?知情不报,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当前,国内上下一心、全民抗“疫”眼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个时候,抵御疫情由国外“倒灌”无疑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就在这个关键节点,还有人耍“小聪明”,置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于不顾——隐瞒涉疫信息入境!疫情发生以来,因为隐瞒病情导致疫情扩散的事情屡禁不止,哪怕执法部门已经一再宣传隐瞒病情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当事人面临的是刑责,也依然还是有人心存侥幸。究竟是什么心理作祟,导致他们在可能面临牢狱之灾的前提下还要隐瞒自己的病情呢?
家乡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
大众普遍认为这样一类人具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或社会性病态,其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我们不否认在这些隐瞒病情的人中,可能会存在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特征的人,但大部分人在被发现隐瞒病情时,家庭关系正常,个人生活相对稳定,性格无严重缺陷,之前也并无类似犯罪案底,因此将所有人全部归类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肯定是以偏概全的。
正常化偏误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正常化偏误(normalcy bias)”,这是一种在应激状态下常出现的行为决策偏误。指的是当一个灾难已经发生的时候,人们往往意识不到灾难的发生,还以为一切都正常,这就耽误了挽回的最佳时机,导致了更加巨大的危险。大部分患者在自己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他们的常规意识是想不到立即去就诊的,而是在心里自我安慰:这只是普通的感冒罢了,我不会那么倒霉,就刚巧被感染了新型冠状肺炎。甚至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一昧地逃避调查,各种不配合,最终酿成大错。这是典型的“正常化偏误”现象。人的大脑经常会在情况非常不正常的时候,坚持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假装事情还是正常的,这就是“正常化偏误”。根据研究表明,当灾难发生时,70%的人有正常化偏误,15%的人会被灾难吓得失去行动能力,15%的人能够反应过来赶紧逃离。
人们面临危机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理呢?
心理学上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正常化”其实是人类一种原始自我保护机制,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对于未来的事件抱有过于乐观的态度。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它能帮助我们面对危机时不至于立马崩溃,为我们接受现实争取一段时间。当真的出现自己难以接受的悲剧时,第一时间我们是不相信,给自己编织一个仿佛一切还正常的梦,然后疯狂寻找一切可以证明自己这种想法的证据,最后自己认清现实。当然,这个时间可能需要很久。“正常化偏误”与认知灵活性有关,认知灵活性是人们调整认知和加工策略,以便适应无法预测的环境的能力,故而“正常化偏误”现象在认知灵活性较低的群体中尤为明显,如脾气比较“倔”的人,某些老年人等。比如现在疫情时期,身边还有一些“犟脾气”就是要出门。
人们常说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因为大多的事情,事后想起来如果可以悔一下,再做一次,就可以成功。但人在局中,做那个错误决定的人还是自己。被我们正常化了的事物,变成了沉重的心理成本,只身在谎言中,画地为牢。这个时候我们最应该转换一下,跳出来想一想,换位思考,从“我”里面走出来,可能是唯一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的办法。1985年,英特尔主席安迪·格鲁夫和 CEO 戈登·摩尔就面临一个重大决策:之前一直非常赚钱的内存条业务受到日本企业的冲击,做得非常辛苦,到底应该怎么对待内存部门。一方面这个部门确实不行了,另一方面大家对这个部门都很有感情。最后格鲁夫问了摩尔一个问题,如果咱俩现在被免职了,新来一个 CEO,你猜他会怎么做?摩尔说我猜新 CEO 一定会裁掉内存部门。格鲁夫马上说,那咱俩为什么不能先走出公司大门再走回来,假装咱俩就是新 CEO 呢?于是他们砍掉了内存业务,专注于做 CPU,这次转型非常成功。格鲁夫和摩尔这一决定好像就是假装从公司大门走出去再走回来,但也正是这一转换使他们从“我”的视角转变成上帝视角,破局而出。
恐惧和病耻感
当疫情出现时,人们也会出现恐慌心理,以至于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他们明知道问题即将出现也不愿意思考对策,他们会倾向于采取否认的自我防御机制,否认病情,否认自己有疫区旅居史,以此来逃避现实。还有的人觉得自己不检查就没有问题,感觉自己的问题都是被检查出来的。有些人选择隐瞒病情是因为病耻感。病耻感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明显身体或行为特性,产生的一种错误且负面的社会态度,主要是因自己生病而产生的羞耻感。病耻感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污名化”。污名是一种不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负面属性的标签或符号,导致被标签者个人价值受损,社会身份被贬抑、侮辱,遭受到相对不公平待遇。当患者被社会打上一个“有毒”的烙印,被降格成低人一等的存在,患者自己也不得不接受了这种设定,认为自己得了病“很丢人”。这种病耻感不仅仅局限于患者本身,患者家属也会产生病耻感,如果自己的老婆或者孩子疑似新冠肺炎,不少家属就会认为“要是我老婆(或孩子)得了这病,以后别人得怎么看我们家啊”。患者和家属都存在的这种病耻感导致的结果就是延误病情,扩散病毒。这个世界本就是这样,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总有一些需要我们面对的天灾或人祸,顶峰和低谷永远都会存在,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到,“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作为普通人,也许不能为这个国家直接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我们可以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不隐瞒出行史,不隐瞒病情,不传播谣言。
文转自:洛阳心理师蒋庆伟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厦门心理咨询电话: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