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就会不珍惜?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得到了”就会不珍惜?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现象?
逛街的时候,你看上了一款漂亮的裙子,但是看看价格没有舍得买下来,回家之后,你会不会想着“当时就应该买下来”?吃饭的时候,有一种菜你特别想吃,但是最后没有点,等你吃完后,会不会想着“下次来我一定要点那个菜”?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总感觉那个没有得到的会是好的。这都是跟一个心理学效应有关,这个效应就是蔡格尼克效应,又名“契可尼效应”。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Β.Β.蔡戈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的心理现象。她让被试做22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一日不得解脱。蔡戈尼效应是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端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罗嗦,时常半途而废,总是不把一件事情完全完成后再转移目标,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他们的完成驱动力。一个从不把工作做完的人,至少能够扩展自己的生活,而且可能生活得丰富多采;但是一个非把每件事都做完不可的人,驱动力过强,可能导致生活没有规律、太紧张、太狭窄。只有减弱过强的驱动力,才可以使人一面做事一面享受人生乐趣。在工作方面,不做完不罢休的人可能是个工作狂。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把这种态度缓和一下,不仅使你能在周末离开办公室,你还有时间去应付因工作狂带来的问题:自我怀疑,感觉自己能力不够或不能应付紧张等等。非做完不可的人为了避免半途而废,很可能冒把自己封死在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上的危险。兴趣一旦变成狂热,就可能是一个警告信号,表示过分强烈的完成驱动力正在渐渐主宰你的消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