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的背后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中小学生自杀行为的背后
最近听一个警察朋友讲了一个15岁的少年自杀的故事,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我禁不住的去想象那个孩子迈出最后一步跳下楼的时候。楼顶距离地面有几十米高,我一个成年人站那往下看都有些害怕,到底是什么痛苦,能让他做出如此绝望的选择呢?其实每一个看似不可理解、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有它发生的缘由。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被原谅,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发生的。——花满枝2018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指出,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严峻的事实,蓝皮书列出了267例中小学生自杀的案例。这些惨痛的案例背后,都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家长没有及时“看见”孩子。压倒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暴风雨前,并非毫无征兆,而是我们一直视而不见。
是什么在阻碍我们“看见”孩子
9岁的小恒,因妈妈去世,就被寄养在姑姑家。爸爸在暑假来看他,看见孩子在玩手机,就吵了几句:你就知道玩手机,一放假先玩手机,也不好好写作业!那作业什么时候能写完?随后,小恒出门,一走再也没有回来……两天后,爸爸听闻噩耗,儿子纵身跳下了河。爸爸后悔不已,可惜为时已晚。作为经历过重大创伤的孩子,他的内心是脆弱和恐惧的,他渴望亲人的关注和理解。在与爸爸分开的日子里,孩子那份求而不得的渴望,被压抑在了心里,那个手机游戏或许是唯一能转移孩子痛苦的方式。可是,爸爸丝毫不关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一味评判。只一句话,就给了孩子无法承受的绝望。压倒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我们习惯性地忽视,看不见孩子内心的需求,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有太多自以为是的评判。所有的评判,都是来自我们的头脑。当我们在头脑的层面认识生命,比如看到一个孩子写作业时候烦躁,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真没有耐心,写点作业就烦;如果孩子没考好,我们会说:你太粗心了。头脑的逻辑非常简单,没有真正的感情,只有单纯的因果关系:因为你粗心,所以你没考好。这是机器运转的模式,而非人类。人与机器的不同,是因为人有感受,有感情,所以不能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对号入座。人需要敞开心,需要感受的互动。只有父母敞开自己,放下头脑的评判,才能保持对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持对生命的欢迎和敬畏,是走进孩子内心的第一步。就像大杨老师所说:生命是一个不合逻辑的现象,但你总是按照你的逻辑去推测孩子的能力。因为你除了运用你的逻辑以外,你没有别的;因为你还没有对孩子有真正的了解。
真正的看见,是什么
“看见”是一个心理学词语,是穿透表象,对生命个体的情绪以及经历,深深的接纳和理解。这么说,似乎有点抽象。我有一次听到一个妈妈形象了描述了这种感觉。青春期的儿子痴迷网吧,每天都很晚才回家,怎么说都不听。妈妈做的就是,一遍遍地挨个网吧去找儿子。有一次,儿子照例很晚才回家,妈妈知道他一定又去网吧了。压倒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由于妈妈已经进行了几次心理辅导,所以这一次她没有生气,而是有点心疼。当她开始用心去感受孩子,她一下子想到:一颗幼小的心灵,经历了怎样的狂风暴雨,才会变得如此颓靡?她决定不再出去寻找,而是在家里等待。儿子回来后,妈妈没有了以往的评判,对孩子充满了关心。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儿子你回来啦?饿了吧,吃饭吧。”语气之平静,连她自己也未曾料到。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她深深地感动。她清楚看到,孩子听完后,整个身体微微一震,像是受到了极大触动。那一刻,她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看见孩子”。“看见”带来接纳,从此之后,她和儿子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妈妈开始理解,孩子沉迷网络并非热爱,而是为了逃避。同时,妈妈也看到自己经常对儿子高压指挥,一味要求成绩,却很少与儿子谈心。当有了越来越多的看见,妈妈的心一下子柔软了。她每天不带任何要求地关心儿子;跟孩子一起进入游戏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一起升级打怪,成为了彼此的硬核队友。在这中间,孩子慢慢敞开,跟妈妈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再迷恋游戏。
为孩子撑起一片天地
你是否具备看见孩子的能力,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你对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带来的是正向的回应,还是消极的反应。真正的看见,会让孩子愿意敞开自己,愿意与父母达成合作,愿意让自己越来越好。这中间起关键作用的是,我们需要转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压倒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由原来的自动化反应,转变为建设性地回应。简单来说,就是先从放下头脑、敞开心。
文转自:洛阳心理师蒋庆伟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厦门心理咨询电话: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