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什么是应该式陈述?

10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浅谈什么是应该式陈述?

 

“应该式陈述”是完美主义型亚人格的标志。如果你在激励自己做某件事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应该这样做”“我必须那样做”或者“我不得不”这些就是“应该式陈述”。从伦理道德或者礼节的角度来说,“应该”可以是合理的。例如,“我应该让他知道我很感激他的帮忙”“我应该诚实纳税”“我应该教约翰在过马路的时候要两边看”,这一类“应该式陈述”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你不能使用“我应该”或“我必须”这种对话来强求自己达到一些不合理的、自己给自己强加上去的期待。例如“我应该总是微笑宜人,不管自己感受如何。”

 

“我应该无所不能。”

 

“我应该是个‘完美’的配偶、父母、爱人、朋友、雇员、学生

 

我应该完全依靠自己。

 

“我永远也不应该觉得累或者永远不应该生病。”我永远也不应该有生气、嫉妒这类消我应该取得能带来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成就。”我不应该那么容易受惊恐发作的影响。我永远也不应该觉得害怕。强加给自己类似于上述的各种“应该式陈述”保准会让你陷入焦虑和紧张当中。这类陈述还会降低你的自信和自尊:首先是完美主义型亚人格告诉你应该做些什么,然后就轮到妄加批判型亚人格跳出来告诉你还差多远。要怎么区分什么时候“应该式陈述”是合理的,什么时候它意味着会引起压力的坏习惯?马修麦克凯( Matthew McKay)和帕瑞克范宁( Patrick Fanning)在《自尊》( Self-Esteem)一书中提出了四个标准来判断你的“应该式陈述”是否健康

 

1.该标准是不是灵活可变的,换句话说,是否允许例外的存在,还是果板苛刻不容例外的?

 

2.该标准是基于你自身的经历还是从你父母那里“遗传”得来的,而你从来就没有质疑过它

 

3.该标准是基于现实的吗(有没有考虑到所有可能导致的后果)?还是一种专横武断不考虑后果的决定?

 

4.该标准是会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考虑到你的需求和感受),还是会限制你的生活(忽略你的需求和感受)?

 

当你在告诉自己“我应该”或者“我必须”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上面的四个标准来评价这些自我对话的合理性。即使只有一条不满足,也足以质疑你的“应该式陈述”的合理性。看看下面的例子。应该式陈述:“我应该总是微笑宜人,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质疑:“我有没有亲自验证过这种观念?或者这只是我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而我自己从来没有质疑过?这种观念有没有考虑到我的需求和感受,还是根本忽略了它们反驳陈述:“我妈妈给我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我都应该微笑宜人。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我觉得有时候这样做太虚伪了。这种“应该’也忽略了我的需求和感受,因为有时候我的确没什么兴致。结论:我不需要总是表现得乐于取悦他人。”练习:在接下来的一周内,留意你告诉自己“我应该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或者“我不得不”这一类话的频率,把它们写在工作表的左边

 

文转自:山西太原心理医生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15305020431

 

厦门心理咨询-官网: http://www.xmxljg.com

 

机构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北路世纪海湾巴黎楼1901室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8-3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4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