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心理专家提醒:自信心才是“抗”焦虑的良药—厦门心理咨询
离今年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时间,高三学子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6日,了解了一些高三学生,发现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大部分学生的心态并不稳定,有的学生充满了焦虑与不安。“我现在心里很矛盾,希望高考赶紧来到,考完试就解脱了,但也害怕高考的到来,担心成绩不理想。”高三学生楠楠说,她学习成绩中等,随着高考的临近,她心里越来越没谱,忐忑不安。
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指出,人的一生有很多经历,学习、工作、家庭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学生们一定要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减轻思想负担、抛开包袱,才更有利于高考的发挥。
害怕考不好压力大 心理暗示积极应对
进入高中以来,楠楠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是中等,在她看来,高考只要正常发挥,考上大学没问题,所以对于高考她的心态还很平和。但随着高考的临近,学校、家庭的气氛都紧张起来了,“高考”的字样深深印在她的脑子里,她整个人也紧张起来,总是担心高考时发挥失常,对不起父母。“现在我经常头痛、烦躁不安,无法全身心投入看书。”楠楠说,虽然她也尽力去调整心态,但这些问题还是时常出现,让她感到很痛苦。
专家解析: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指出,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考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考压力大、考试目标与期望太远、学习倦怠等方面,这些问题造成的压力有时也会在学生的生理上表现出来,如头痛、失眠。考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由考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包括考生的人生观、应急能力以及性格。缺乏自信,缺乏主见,容易被暗示;个性孤僻,缺乏兴趣,太过专注于学习的个性更容易产生考前的心理问题。
对于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暗示和肯定。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正向的提醒和指令,会引导人潜在的积极动机,产生积极的行为。比如,考生可以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告诉自己“我行”、“我完全有能力应对考试”、“我已经准备好了”等,在这种自我调整的作用下,能够很好地消除心理压力,从而消除焦虑,放松心情。此外,学生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要做横向比较,要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迎接高考,做到无愧于自己就可以了。
考前逆反是焦虑的反映温馨的家庭氛围很重要
市民陈女士自从儿子小祝升入高三后,做起了全职的陪读妈妈。每天对小祝照顾得无微不至,变着花样给他做吃的,小祝学习到夜里十一二点钟,她也全程陪伴。“怕影响孩子学习,我连电视都不敢看,平时最喜欢上网偷菜现在也放弃了,一心照顾孩子。眼瞅着快高考了,这孩子像变了个样似的,这样下去还能考好吗?”陈女士说,小祝原本是个乖巧的孩子,放学回家后经常会和她聊聊学校的事情,听听她的意见,但现在她说什么小祝都不听,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干涉,特别暴躁。
专家解析: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分析,在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下,长时间的应激状态,使高考生体验着高焦虑。考试前孩子出现叛逆行为,实际上是焦虑的反映,由于学习负担太重而感到疲惫不堪,对自己的现有学习状态感到不满,从而滋生烦躁情绪;紧张而繁重的学习使得学生休闲、交流,特别是与父母老师的沟通减少,更加感到孤独和压抑;同伴之间的竞争在此期间最显突出,以至于“见比我好的同学问老师问题,心中总感到不安”,从而加重了焦虑感;对自己的情绪和目标都没有确定的把握,对当前的学习与今后的关系不明确,对前途存有不确定感;高期望、低学习效率、低成效、被忽视感、高压力使考生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无奈与无助感。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做好“后勤工作”。不要每天都在孩子面前提高考、提学习,要让孩子知道高考就像平时的小考试一样,只要平时打好基础,正常发挥就可以了。
孩子考前太松散家长提醒要婉转
市民赵女士也是“家有考生”,当其他家长因子女埋头苦读,担心他们的身体时,她却因孩子每天松散,不能进入状态而发愁。“我这边愁得不得了,又不敢和孩子说,怕影响到孩子,适得其反,只能干着急。”赵女士说。
专家解析: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表示,孩子表现得松散,要看孩子平时表现,如果他平时就这样,那自然紧张不起来;如果平时很努力,高考前松散,可能与高考产生的压力有关。这时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但要有技巧,比如“你平时学习都很努力的,现在这种状态是不是在调整啊,妈妈认为这是一种方法,但也要跟上其他人的节奏,不能过于放松。”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强调,这种交流是建立在家长平时和孩子沟通良好的情况下,如果平时双方没有良好的沟通基础,还不如不说。“就快高考了,别人都那么努力,你怎么能放松?”这种话更是连提都不要提。
缓解压力三件宝:信心 平常心积极想象
●
信心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剂良药
自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每年高考之前都会出现一部分对高考丧失信心的学生,高三学生小康就是这样。他感觉同学们都比他认真,比他的学习成绩好,无论他怎么努力也赶不上。
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指出,从心理学角度讲,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信心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剂良药。良好的自信是考生以最佳状态应考的基础。经过几轮的强化复习、多次的测验、模拟考试下来,有的考生会出现信心不足的心理,这是错误的心理表现。
相信自己,是高考成功的前提和基石。考生要正确认识高考,要知道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机会是均等的,考前的焦虑、紧张,考题的难易等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高考复习过程和考试过程中要不断为自己加油,要长自己的志气,要让自己充满信心。
家长保持平常心可帮助考生减压
“高考考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了解中很多家长表示,“家有考生”成为很多家庭无形中的压力和期盼。“孩子每天都熬夜学习,我真担心她的身体,但又不能不让她学。”“看到孩子学习状态不好只能干着急,什么话也不敢说。”“高考结束了,还要等录取结果,这也是一种煎熬。”说起高考,高三学生的家长感受颇多。
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表示,每年高考临近,总有很多家长如临大敌,有时甚至比考生还要紧张。比如,有些家长想给孩子创造舒适的备考条件,请假在家,每天伴随在孩子身边,把饮食起居照顾得比平时更为周到细致,这恰恰会让考生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因此,家长自己要平衡心态,面对高考不要过于紧张。因为家长的情绪过于紧张,必然会在言行之中流露出来,孩子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切应顺其自然。
家长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家长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能从另一方面产生积极作用,过高的期望一般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稳定考试心态。考生要认清自身的水平,合理调节各科成绩,把精力多用于弱科。
家长要捕捉适当的时机,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或社会性话题,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状态,帮助孩子转移焦虑的情绪。要让考生把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让高考压力得到释放,紧张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家长的话语不要过多涉及高考,也无须刻意地回避。同时,家长切忌用教训的口吻命令孩子应该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这会让孩子反感。
家长不要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注,要给彼此一个独立的空间。“家长可以多了解些高考政策和动态,帮助孩子减压。”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指出,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
积极的自我想象唤起良好情绪
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表示,考试焦虑、压力等主要来自于三种因素,一是个人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来自考试本身和家长的压力,三是对自己考试信心不足。减少心理焦虑、压力的较好方法是将放松自己、减少压力、重新调整心态三者结合起来。
考生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出现紧张情绪时,可选择呼吸训练法等缓解紧张和焦虑。研究证明,睡眠是消除脑力劳动所造成的疲劳和恢复精力的最好方法,因此在高考前夕,不要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
家长要在家庭中营造温馨的环境,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做好“后勤工作”,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督促孩子参加一些体育和娱乐活动。比如到公园或户外散步,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使精力更加充沛,又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压力,使头脑更清醒、思路更清晰,使后面的学习效果更好。
厦门心理专家郭潇赢老师特别强调,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身心,劳逸结合。要像平时一样与孩子相处,尤其不要改变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考前尽量不要让环境有大变动,如搬家、装修等都不适宜。
来源:厦门心理咨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