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给予孩子尊重(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家长要给予孩子尊重(上)
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在生活中获得了尊重,所以他学会了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他在生活中体味了宽容,他就不会小肚鸡肠、颐指气使、心胸狭隘;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绝干涉,不要别人干涉,也不去干涉别人;他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坏习惯操纵,有力量选择健康的东西。
有位家长向我咨询,她的孩子只有5岁,表现出的问题是非常胆小,而且很自卑。比如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孩子唯唯诺诺,从不会主动表现,只会模仿别人,看别人怎样她就怎样。家长让她学习写字,她总是写一个字就抬头看看家长,只有等到家长说这字写对了,才敢再往下写。别的事情上也是这样,似乎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才安心。通过询问我了解到,她是个极其负责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前,一直很鄙视那些纵容或溺爱孩子的人,下决心认真教育孩子。为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她对孩子进行了精心的管理。比如孩子刚刚会说话,就开始要求孩子有“礼貌用语”,哪怕是妈妈给擦了一下鼻涕,也必须说谢谢,如果孩子哪次忘了说,就会批评孩子“怎么又没礼貌了,别人给你做了事,要记得说谢谢”。这位妈妈经常给孩子讲“事不过三”的道理,让孩子知道有错误必须立即更正,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心理正常的幼儿往往比较自我,他应该更专注于自己想做什么,而不会考虑别人的评价如何。从这个孩子“每写一个字就要抬头看看家长,在任何事情上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才心安”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已产生多么糟糕的后果。这个仅有5岁的孩子,从她开始接触世界,还不具有理解世界的常识,也没有把控自己的能力时,就被过度评价,被告知这个对那个不对,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而小小的她又无法理解家长的每一种评价,或者无法自行做出判断,所以为了逃避惩罚,只能消灭自由意志,看着别人的脸色去做事,在每一件事上等待别人的评价。“一个被认可的孩子,他做人做事的态度是真诚的,他不必遵守一些不自然的规则和戒条,因此不需要过虚假的生活。”
这位家长说她看到书上说要经常夸奖孩子,她也会这样做,对于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也会表扬,但不知为什么她的孩子却是这样的性格和表现。在儿童教育中,欣赏和不许犯错是无法兼容的两种态度,不可能同时运行。一个不允许孩子犯错的母亲是不可能真正欣赏她的孩子的,她的夸奖只能发生在孩子做得令家长满意的时刻,强化给孩子的是这样的印象:家长满意,你就有好果子吃;家长不满意,就给你点颜色看看。这反而导致孩子会花很多心思和能量来揣摸和迎合家长,消耗自我成长能量。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自由”和“尊重”是时髦词,但有多少人能真正领悟其内涵呢?
曾经有个家长向我咨询。她说:我是那种比较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的妈妈,可是孩子总不好好吃饭,我顿顿得追着喂,为这事总是生气上火,您说该怎么办呢?我对这位妈妈说:你连吃饭的自由都没有给孩子,怎么能谈得上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呢?还有位妈妈,当她听到我这些关于应该允许孩子犯错的观点时,欣慰又自信地说,老师说得对,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我的宝宝一岁八个月,他犯了错误,我会耐心告诉他哪里错了。即使偶尔有小小的惩罚,也要让他知道是自己做错了,妈妈才会惩罚。我采用的办法一般是打手心或者让他在墙边站一会,他都不会哭。这位妈妈的话真让人心惊肉跳,才一岁八个月的孩子,居然就被她整到“知道自己错了”,且打手和罚站都不哭的地步,天知道这样下去,孩子以后会怎样!“对每个孩子来说,大人的认可就是爱,不认可就是恨。”当下教育中最大且最隐蔽的问题,是一些家长或教师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很苛刻,导致其对孩子的错误管制随时发生,对儿童心智的成长形成无处不在的扰乱。蒙台梭利说过,每个儿童首先都必然处于一种精神的无序期,心理活动由混乱走向有序。孩子是作为一张白纸来到世界上的,世界突然把他包围,他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即成长过程。就像我们突然从太阳下走入一间暗屋,眼睛需要适应一会儿才能看清屋里的东西。如果这时别人急于下论断,说你眼睛有问题,这显然不对。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