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孩子为何变不乖(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听话孩子为何变不乖(下)
2.两面派型
小学老师一般都有这个经验,从三四年级开始,班里明显地就会出现几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演技不是那么纯熟,不仅老师能看出来,同学也能看出来。家长相比老师要稍显迟钝一些,可能是没有别的孩子作比较,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挺好的,却不了解孩子在外面的表现情况。学龄前的孩子也会有类似两面派的表现,例如在家里很横,在幼儿园很乖;或在父母,面前一个样,在陌生人面前一个样。这些表现是孩子自然发生的,不是两面派。两面派行为是上学后,孩子有意识地、主动地在不同场合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故意表现出来的言行,有很大的虚假、伪装成分。两面派的孩子的成长是扭曲的。因为他们往往是既得利益获得者,受到了正向强化,将来很难改掉。如果随着阅历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也受到了各种负面的影响,这种孩子很可能变成伪君子,自私的乡愿,甚至发展出分裂的人格。也有的孩子,一直处于纠结之中。讨好别人的行为不情愿,表现真我时又要拿捏好分寸,不能太原形毕露,照样要有防人之心,活得非常不舒展。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宣扬诚信、忠义等品格,但明朝以降的民间风气,还是以“说得冠冕堂皇,做的完全是另一套”为主。也许,这样的人格是被环境塑造的,因而也最能适应环境。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还是要提醒家长,警惕孩子的两面派表现。
3.丧失“自我”型
过度自我压抑型虽然极力压抑,但孩子还是有个自我的,虽然这个自我可能长得不成熟,甚至偏颇。在丧失“自我”型中,太多的“好孩子”,人生被父母编剧和导演了,彻底丧失了自我。这是一个19岁来访者亲口告诉我的。她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是北京市西城区最顶级的牛校。高二的时候她因抑郁症休学了一年。现在马上要高考,她又想休学。她说:“这个人生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孩子,然后让我的孩子重复我做过的一切吗?如果人生都是这样预设好了的,我只须去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了,那么,我可不可以不演?”她叙述自己抑郁症前的状态是,“看出同学的幼稚和老师的呆板,也看出家长的很多缺点。也想跟他们对着干,反过来一想,他们也都是可怜人。不追随他们,也不叛逆、顶撞他们,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干的。于是就越来越觉得活着没意思。”还有一个28岁的男性来访者,父亲是知名企业家,网上一搜好几页新闻的那种。在他初中的时候,有一阵子很叛逆,妈妈管不了,爸爸正是事业最吃紧的时候,都管不了他。爸爸不愧是管理人才,知道如何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于是请来当时著名的老师,班上多少人考上清华的那位,给孩子做一对一的辅导。
孩子说,当时确实解决了心里的困惑,非常认同老师的理念,充满正能量地考上了高中。到考大学前,他再一次有些怀疑,因为不想考爸爸希望他学的专业。这次爸爸请了位成功学大师给他做一对一辅导。这次辅导也很成功,他说他看清了自己的使命和家族的前景,心甘情愿地报考了父亲指定的专业。大学里谈的恋爱被父母否定后他曾再次消沉,对专业不喜欢也令他成绩很差,多次补考,差点无法毕业。这次,又是那位成功学大师帮助了他。他决定出国读研究生,爸爸非常支持。在国外读硕士的两年是他最开心的两年。他不想回家,于是又考了博士。在答辩前的一周,他突然感到极度的恐惧,虽然老师说他的论文和其他准备都没问题,答辩一定会通过,但他仍然惊恐焦虑。一夜未眠后,他连换洗衣物都没拿,直接去机场买票回国了。在国内被精神病专科医院诊断为抑郁焦虑急性发作。在心理治疗时,他的父亲说:“可是你一直表现不错啊,那几次挫折也在老师的辅导下顺利度过了。你几个月前回国参加奶奶的生日聚会时,还意气风发,很阳光的样子,多少叔叔阿姨让他们的孩子向你学习啊。”他回答说:“我那是在演戏啊,我知道你们期待我这样表现,好吧,我就演得阳光、积极,是你们的好儿子,是家族的未来。可是我心里真的发虚,我知道自己的底细,我不相信自己是家族的未来。可是,我是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同样不知道、不相信。”
允许孩子犯错,让问题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自我概念的清晰成形是从11-12岁开始的,自尊与自我价值的建立也随之而来。一个一直听父母的话,听父母安排而没有自我探索、自我尝试的人,在成年后不可能完成复杂的社会功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一个从小特别乖没问题的孩子,只是出问题的时候没到而已,要么青春期,要么大学里有了自由的时候,要么在婚恋的亲密关系中。最可怕的是,等自己生了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问题暴露了出来。只是,那时的代价越来越大,而且会殃及他人,毁了孩子。
给家长的建议
1. 如果孩子该幼稚的时候不幼稚,该调皮的时候不调皮,该犯错的时候不犯错,请家长们一定要警惕起来,观察一下孩子是否过度压抑,并不开心;
2. 检讨自己是否特别害怕孩子犯错误?是否因为自己怕麻烦或者爱面子,所以不允许孩子犯错误?
3. 检讨自己是否对“孩子的错误”看的过于严重,因此在孩子没犯错误时过于焦虑,犯了错误后又过于恐慌?
4.家长要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要透过问题看发生了什么,帮助孩子扩展认知,学会办法,增加智慧,磨练人际关系,让问题成为一次次成长的节点,发现并利用问题背后成长的契机。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