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的思考(上)

17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理想”和“现实”的思考(上)

 

在做的工作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可理想的工作,要么自己还不具备能力去做,要么收入未必能让自己过上体面生活,更或者,你坚持做理想的工作,看上去很努力,却始终做不到出色,比如像写作、绘画、设计等这样颇考验创造性与天赋的工作。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矛盾,可能是很多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甚至遇到不止一次的问题。不独是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小朋友会碰到,很多工作多年的人也会遭遇。我,也不例外。今天上午,一个过去的老同事也再次将她关于理想工作与现实工作的错位与冲突,向我倾诉,于是,我决定花点时间写下我上月听到的Paul Smith演讲。

 

4月下旬,在伦敦D&AD(Design & Art Design/设计与艺术设计)的活动上,英国时尚设计界的旗帜性人物Paul Smith先生做了一场演讲,从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起,将自己是靠什么方法取得今日的成就——一个平民孩子,没有上读过任何正式的时尚学位,却从一个3平方米的小店起步,而今已在全世界开设了300多家店铺,年营业额超过2亿英镑。明星设计师的演讲具有明星效应,满场、连过道上都站了很多人。听时,我就不断感慨,任何取得卓然成就的人,定有过人之处。70年的阅历、知识淬炼成自己的方法论,都是干货。演讲一结束,掌声不息。很多人拥上台去和paul合影、索要签名。显然,认为受益的听众远不止我一个。1946年,Paul Smith生于英国诺丁汉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个小服装商,业余摄影爱好者。paul学习成绩一般,15岁就辍学去了一家服装工厂的仓库工作,那是一个生产“毫无时尚感衣服的工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包、送到邮局、填邮寄单,发货。那时候,他的梦想是做一个职业自行车赛车手。然而17岁的一场严重意外,彻底断送了这个可能性。他在医院里住了整整半年。但正是在这半年里,他认识了一批学时尚的学生,从此开始对时尚感起兴趣。从18岁开始对时尚有概念,到24岁在诺丁汉有一个自己的小小店铺——一个只有3平方米的服装店,到30岁在巴黎做了自己的第一场个人品牌秀,再到33岁在伦敦科芬园(Covern Garden)正式开了第一家PAUL SMITH品牌店,Paul靠着自己的“折衷“方法论,一步步实现了从现实工作到理想工作的跨越。

 

“人要学会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一个平衡。周一到周四你可以去做能够帮你付房租(pay rent)的工作,而后你把周五到周六留给你自己,做你心中真正想做的、理想的工作(dream job)。就好像如果你运营一本杂志,你大部分内容可能都必须要遵从市场、按老板意志办刊,但你可以每期留两个页面给你自己,只发你最喜欢,最想刊发的内容。”PAUL SMITH将他的这套哲学称之为“折衷主义”(Ecleticism),我称之为“妥协中的坚持”。Paul的服装业起点是诺丁汉一个不起眼的3平方米小服装店,那时他售卖的还主要是一些其它品牌的男士成人服装。1970年,24岁的PAUL靠着自己此前打工积攒下的600镑,在彼时女友(现已是太太)的鼓励下,开了这家小店。而这,离创立独立设计师品牌的目标,还路途遥远。paul最紧迫的压力是,先得吃饭,维持这个小店的生存。一个小铺面,虽然小到只有3平方米,可是每一次开门关门,就是一天的房租,流出去的,都是成本。这个工作,可一点不“理想”,也不“浪漫”。而要想真正成为一个设计师,拥有自己的独立品牌,你如果只局限于眼前的日常,不做必要的积累,也会很容易就这么“苟且”下去。Paul怎么做的呢?他按照一周时间分配的四二定律,每周大部分时间,为房租和运营而奔波,应付店里的客人,试图多卖几件衣服。但他同时也留了一部分时间,学习服装设计与裁剪。此前,他从没有上过正式的服装设计课程,但他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时尚设计专业的女友,起到了启蒙导师的作用。她充当他的老师,教他绘图、裁剪。他自己又同时还报了一个夜校班去学习。如此,经过六年的持续积累,paul在30岁时,终于在巴黎开了第一个以“PAUL SMITH”为品牌的服装秀。据他说,当时他租了个小旅馆的房间,兴奋地等待着客户光临,可两天过去,却连个人影都没有,就在他几近绝望之际,终于有人来找他洽谈了。他终于时迎来了作为独立设计师的起点。而后就是他开设第一家店,开设更多家店,不断扩张自己的事业版图。

 

 

在这里,我想paul教了我们几件事情:

 

第一,最终目标首先要明确——即便是此刻的工作,或者说第一工作不是自己的理想工作,自己得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你的第二工作/梦想工作是什么。如同一句老话说的,没有目标,所有的风向都是逆风。

 

第二,目标明确后,如果目前尚不具备做上梦想工作的实力,那首先学会妥协。先从自己能做的工作做起,而且要做好——至少得能养活自己,pay rent。今天刚看到谭盾的一篇文章,他在纽约创出名堂前,在地铁里拉过小提琴;而今的某世界著名前卫艺术节,彼时曾在伦敦洗过车。但很重要的一点,这些人,“白天为牛奶面包各自为战”,一到晚上是“聚在一起谈理想”的。所以,面包是前提,同时还得理想不能失,即胸有大志,否则,就只能停留在永远为面包而奔忙。而paul,也是没有把自己完全埋没于日常的消耗与压力下,始终能坚持自己的时间分配原则,为梦想的第二工作留下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做持续的积累与努力。“Do things which are right, not which are easy”. 做对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1-01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