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要怎样养成的?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好习惯要怎样养成的?
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结果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亚里士多德有人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事实真是这样吗,为什么我坚持了21天还没有养成?每当养成一个新习惯时,没过几天就质疑起这个习惯的意义来:“每天这样做,真的会对我有好处吗?我看不到它的效果。”其实这种质疑是每个人在养成新习惯时都会遇到的。前两天看了一本书,是古川武士写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书中有不少有启发性的小知识,和操作性强的技巧,帮助你更顺利地培养新的习惯。
三分钟热度,人人都会有
为什么我们很难养成一个习惯,无法把自己想持续做的事情转化为习惯呢?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环境变化时,生物会将生理状态维持在某一固定状态,这一状态称为“体内平衡”。我们用这种方式适应外在的变化,保护自己的身体,从而生存下去。不管是身体或是心理状态,如果不能维持在固定状态的话,就会被各种变化影响。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则会被视为一种威胁。“习惯”也是如此,培养新习惯就是一种变化,让身体感到受到了威胁,因此会导致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这种现象被古川武士称为“习惯引力”,“习惯引力”会本能地抵抗新变化、维持现状。因此,想要将某项行动转变为习惯的话,只要持续新习惯,直到大脑认为这个习惯“和往常一样”就好了。
培养一个习惯,不止21天
多长时间可以让大脑适应新习惯,这要看你准备培养什么样的习惯。
习惯可以分为三种:
①行为习惯,每天都有规律地做一件事,比如读书、记账等。这类习惯的养成,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
②身体习惯,这是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比如健身、游泳、减肥等。这样习惯的养成需要三个月。
③思考习惯,这是与思维能力相关的习惯,比如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创意能力等,这种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培养的时间长短也会因人而异,一般来讲需要六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如何培养行为习惯,即培养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行为。
坚持到不能坚持的时候,对症下药
在书中,古川武士将行为习惯的养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反抗期(第一周),在这个阶段中42%的人会放弃。这一段是对抗“习惯引力”最艰难的时期,三分钟热度、缺乏动力等会导致人很快放弃。有几个技巧可以帮助你克服来自内心的惰性和阻力。一次只培养一个习惯,将习惯明确化和简单化。比如“提前20分钟起床”“在公交车上听15分钟英语”等,这些就比“早点起床”“抽空学英语”的效果要好。在反抗期中“简单记录”是个不错的方法。简单记录就是将自己每天培养习惯的过程和效果记录下来。比如你决定节食健身减肥,不妨将每天的饮食内容、健身项目和时间、体重等写下来。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自己每天的变化和为了减肥付出的努力。再比如学英语,除了每天都坚持听英语,更应该记下来当天听的内容和时长。这些记录能够帮我们产生自信、提高动力。第二个阶段为不稳定期(第二、三周),在这个阶段会有40%的人失败。失败的原因是突发情况、朋友聚餐、单位加班等会导致计划中断,继而放弃。晚上回到家里想起没完成的计划,多半产生“好麻烦”“明天再说”之类的感觉,破坏新习惯的养成。应对种种突发情况,可以设定“例外规则”。“例外规则”是对不规律发生的事情预先制定应对方法的弹性方案。事先制定了弹性计划,突发情况就能灵活应对。比如没时间写日记,就简单地写一两句话;晚上没空读书,读一页也可以……习惯的培养重在持续,少也比中断强。设置例外规则可以有弹性地执行计划,减少压力。第三个阶段,也就是养成习惯的最后一个阶段为倦怠期(第四、五周),这个阶段约18%的人放弃。这时,人会因为感觉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感觉不到进步而空虚。“好像是做无用功”。其实这些想法是来自“习惯引力”的最后抵抗。这时,你的大脑已经开始要适应新习惯了,习惯引力为了维持现状而设法抵制你所做的一切,做出最后的反抗。为了应对倦怠期,你可以在培养习惯中加点“新花样”。比如写日记,可以用不同的笔,还可以买贴纸和胶带装饰日记本,提高写日记的兴趣。比如跑步,不妨经常改变跑步路线,增加新鲜感。添加些小变化,人对每天的活动就充满期待、产生动力。
三个阶段过后,人就可以培养一个新的习惯了,是不是很简单?不妨试试?
我为什么要培养习惯
你全部行为的95%,都是由你的习惯决定的。——古川武士,习惯就是脑中设定的程序,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变为无意识的行动。比如刷牙洗脸,你从不用过脑子去想,就自然而然地做完了。人的意识分为表意识和无意识,对于大脑,并没有所谓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但好习惯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好处。一个是节省了大脑中宝贵的“有意识”资源,即精力。就像刷牙从来不会浪费我们的精力,好习惯也是如此。另一个是习惯本身可以带给你诸多好处,比如在工作学习上进步、促进人际关系、强健体魄、对社会有贡献等。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