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控自己的自控力(四)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如何掌控自己的自控力(四)
5、停止批评自己
当我们做了自己明明知道不该做的事,或没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时,往往会有很深的自责,会不断批评自己。但我们 有所不知,正是这份自责,给恢复并增强自控力造成了巨大障碍。因为它严重打击了你的自信与自尊。
让我们先来看看以下两个场景:
一个天真活泼的三岁的小孩,在房间里无拘无束地玩要,好奇地探索外在世界。这时你我都开始取笑这个孩子,说他是多么笨, 批评他做不好任何事情,急促地催他去做这些事情,大声地禁止他 不应该做哪些事情,每当他不听话时,就大声地呵斥他,在经过多次的打击之后,也许我们就会看到他心怀恐惧顺从地蹲在角落里,或者可怜地在那里流泪。同样是那个孩子,我们给他爱,给他温暖的拥抱,告诉他我们是多么爱他,多么喜欢他,微笑着赞美他的聪明,我们赞同他做事的方式,当他犯错时我们也能够给予宽容,并且告诉他不管你做了什么,我们都会无条件地爱你,给你帮助。”你觉得这两个孩子,哪一个可能会更有自信呢?是前者还是后者呢?几乎每个人都会回答是后者。没错,当我们去批评一个孩子时,会严重打击他的自信心,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知道不能这样对待孩子,但是我们却在不断地用这 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可能你在小时候经常被别人批评,感到特 别悲哀。然而,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果你现在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话,那么悲哀仍将继续。自信与自尊是人生的根本,一个失去自信和自尊的人将失去一切,它也是自控力的根本,想想看,一个缺乏自信的人怎么可能有超强的自控力呢?他必会受控于外部环境、受控于别人。或许你会问,我本来就做得不对,为什么不该批评自己呢? 那是因为你不明白一点——不要将行为、思想、情绪、身体与自我等同起来。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自我?
你知道“自我”是什么意思吗?尽管我们常常说“我”或“我自己” 0但当被问及他们真正的意思时,很多人都难以回答。为了对自我有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专家杰克·帕瑞克给我 们假设了如下的对话——如果我问你,“你穿的衣服是谁的? ”你会说:“我自己的”。说明你是衣服的主人、使用者和体验者,也表明你不是这件衣服。毋庸质疑,“你的”不等同于你,主体不能同时又是客体。如果我继续问你穿着这件衣服的身体是谁的? ”你会很自然的回答:“是我的。”说明你有 一个身体(就象你有一件衣服),但你并不是这个身体。现在, 你可能会对我的意图有些想法,如果我现在问你你的这个想法是谁的? ”你还是会回答我的。”所以,你不能等同于你的身体、思想、心灵、行为。我想说的是,身体、思想、心灵和行为,它们仅是“你”的某个部分,你不能 将局部等同于整体。这点非常重要,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接纳自我也是因为不知道这一点。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某个错误行为而批评自己,因为自己的某个想法而批评自己,因为自己没有达成某个目标而批评自己,因为自己没钱的处境而批评自己,因为自己偶尔没有控制好的坏脾气而批评自己,这些都是错误的,你不能因为某个行为、某个思想或某种情绪而批评自己,它们并不能代表你自己。 它们只是你的一部分,你不能因为局部而否认整体。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让我们做个比喻:假设你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各种水果,其中有梨,梨很好看,光滑的表面,汁多,吃起来也很可口。还有苹果,苹果不好看也不好吃。还有一些水果,已经烂得不能吃了。好了,到现在为止,我想请问你,你能不能 因为篮子里装了一些好吃又好看的梨就说这是个好篮子,你又能不能因为篮子里有一些烂水果而认为这是一个坏篮子呢?
聪明的你一定不会这样认为,你知道,我们不能按所装的水果的好坏来判 定篮子的好坏,因为篮子只是篮子,水果只是水果。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能因自己曾经做过一些错事就认为自己一文不值,就像你不会因为自己曾有过的一次良好表现,就认为自己是伟人一样。我们必须要明白,我们的行为和表现只是我们的其中一面, 它并不代表我们的全部。身为“人”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在一生中,我们的行为有很多很多种,其中肯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人”是包含了无数行为的整体,我们怎么能将自己和行为简单地划等号呢?如果我们将它们之间划了等号,因为一次不好的表现就认为自己是不好的,这等于是在说:因为我这次把事情搞砸了,所以,不管以后我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做好了。这显然是不客观的。所以,请一定要记住,你和你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同样的,你和你的思想、感觉、成就等等同样也不是一回事。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人们将自我与自己的行为、思想等同起来造成的。举例来说,人们往往会因自己的某个行为而批评或赞美自己,当自己的某个行为贏得了那些我们心目中重要人物的肯定、赞许或尊敬时,我们便会很开心,觉得自己是十分有价值的。不要把行为、思想、情感与自我等同起来,这非常重要。认知心理学创始人艾伯特·埃利斯说:“接受犯错误的人而不是这些人所犯的错误,你可以去憎恨自己和别人的那些‘错误’的思想、 感觉和行为,但是,你不要憎恨做这些‘错误’事情的人。”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