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很希望孩子上名校

14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家长很希望孩子上名校

 

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很多家长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从结果倒推的焦虑情绪更是从高中一直蔓延到学龄前。在快乐童年与似锦前程的PK中,摇摆不定的家长最后往往都会选择后者。但是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本科宿舍驻校导师的两位作者,在对哈佛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后,却提出:如果真想让孩子未来在大学里如鱼得水,就应该让他们在小时候玩得痛快。Erika Christakis(左)是一名儿童早期教育家,也曾担任幼儿园园长。Nicholas Christakis是哈佛大学的一位医学与社会学教授。夫妇二人曾共同担任哈佛大学本科宿舍的驻校导师。

 

在哈佛的校园里,我们经常会目睹很多学生在家庭与学校的角色间艰难地转换着。我们必须承认,他们都是相当优秀的孩子,毕竟他们考上了哈佛,但我们也发现,其中一些学生似乎总是无法在一个团体里正常地与人分享或倾听别人的声音。有些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手总处于不安分的状态;有些学生则看不到一些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还有一些深受分离焦虑之苦。请注意,此刻我们并不是在讨论学前儿童的问题。我们所说的正是这帮哈佛的本科生们。他们个个都很清楚应该如何学习、工作,但可笑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该如何玩耍。每每谈及上小学前,应该教孩子些什么东西的问题,家长们、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甚至政客们通常都会分成两个阵营:以玩耍为主VS 以学习技能为主。

 

这两种课程体系就好像零和博弈中的两方,呈现出二元对立之势:如果你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那么就选择一个以玩耍为主的教育模式;但是如果你想让他考进哈佛,那你最好确保每天睡觉前,他已经背完所有的字母卡了。但我们的观点恰恰与之相反。如果你真的想要孩子未来能在大学里如鱼得水,就应该选择以玩耍为主的教育模式。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很好奇,为什么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玩”这个词被强调得如此之少。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想?因为衡量学校教育的最好标准就是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一个孩子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总能充分考虑别人的立场,那么他以后一定会很擅长学习。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灵理论”: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想法、信念和欲望有别于我们周围的人。

 

假设一个4岁的孩子总是毁掉别人精心搭建的城堡,而一个20岁的学生总是在课堂讨论里喋喋不休、完全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二者其实都体现了同一个问题:他们都完全无视周遭人的感觉。基于玩耍的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够从别人的情感和体验中观察和学习到很多东西。而基于技能的教育模式通常被人称为“死读书”,因为 连老师都知道,幼小的孩子根本无法在与社会割裂的环境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那么同样在教室里,这两种方法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举个例子,可能在两种课堂里,孩子们都会学习到冬眠的松鼠。在以技能学习为目标的课堂上,孩子会被要求填写一个表格,数一数或猜一猜篮子里有几个坚果,或是给松鼠的毛涂色。而在基于玩耍的课堂上,孩子可能会先听老师讲一个关于松鼠的故事,然后老师会问他们为什么松鼠要存储坚果,以及松鼠为什么会长毛。紧接着,孩子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建造一个松鼠的冬眠处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感、计量、工程学的基础概念,也学会了如何倾听别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显然,那些只是填写表格的孩子更多地是参与一个单向度的任务,而在基于玩耍的课堂上,孩子和小伙伴、和各种材料和想法之间进行着有意义的互动。这种由老师监控的、建设性的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意义深远。针对4、5岁孩子的、随机的、可控的玩耍,能够大大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以及延迟满足感。通过玩耍,孩子学会轮流做某件事的概念,延迟满足感,协商冲突,解决问题,共享目标,掌握灵活性,懂得与失望共处。想象游戏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这是智力与社会情感能力方面的核心要素。遗憾的是,如今人们趋之若鹜的课程,那些所谓精心设计的课程,是如此的无聊、孤立,包含了我们总是考察个没完的线性技能,只是真正意义上学前教育的代替品——一个玩耍的环境,目的是为了发展更高的认知和情感水平,比如动手探索、情感联系,好奇心、探究能力、想象力、复杂语言结构和语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但其实真正的学前教育其实比比皆是。它甚至根本不需要在所谓的幼儿园进行。它可以发生在一个苔藓丛生的树桩下,或是爸爸妈妈的臂膀下;又或者是吵吵闹闹的操场上和图书馆的书架后。我们都知道,一个幼儿生长的环境,包括父母的爱与恒心,物质生活的安逸,认知刺激等等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我会更进一步说,在我看来,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这些是唯一重要的教育元素。一旦我们接受环境即教育,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芬兰的孩子从7岁才开始接受正统的教育,却依然能够在每一项学术测验中超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孩子。因为他们跳脱了那个还停留在10年前的课程体系的框框,事实证明,他们赢了,而我们输了。是时候正视一个事实了:并没有一个既定的知识技能课程体系,能够保证幼儿上过以后,会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给他们带来成功。我们总是觉得有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存在,并且对孩子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正是这种狭隘的幼儿教育观直接导致了如今盛行于世的狭隘的成功学。比如说,我们规定孩子一定在某个期限之前就学会识字,或是识别元音字母。

 

这是一种危险的言论,它掩盖了真正的学习的样子,就好像这张图里的这个孩子,他正在创造一个微型杂货店,但这里面其实涉及了太多能力的培养:数感,空间推理,电动机控制,字母发音和书写意识,分类,计划的能力,想象力,同伴协作,轮流的意识,慷慨力,以及体验快乐的感觉。不过话说回来,我也不是说孩子完全不需要去掌握单一的学术技能。只是,我们完全没有任何理由认为,这些目标一定要以某种特定的时间表以及教育模式来进行。所有正常成长的儿童最终都能够学会阅读。孩子到了9-10岁,你其实根本分辨不出从4岁开始读还是7岁开始读的孩子有什么区别,但是你能够马上分辨出来,哪个孩子缺乏一个充实的教育过程。我们必须承认一点,我们对于一个学龄前的孩子所需掌握的技能的执念已经太过于深重了。而这些技能可能和真实世界太过于脱节。其实,评判一个幼儿园孩子和一个大学生是否为学习的成功做好准备,情商和学术基础是同样重要的。幼儿园的孩子不仅要认识常用词和大小写,也要懂得找寻意义。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18岁的大学生。就像某些顶尖大学的招生官说的那样,每年的新生都是一群拥有完美考试成绩的家伙。但想在大学里学得好,其所需的技能要远远超越书本知识。它需要学生们与各种人和各种想法积极地互动。简单地说,它需要学生与这个世界更紧密地联接。对于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这种联接开始于创造、质疑、模仿、想象和分享,而这都是玩耍的一部分。当我们不允许孩子玩耍,相当于扼杀了他们理解世界的权利。等他们未来上了大学,我们或许也剥夺了他们改变世界的机会。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0-13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7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