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可以推荐的童书(上)

13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有哪些可以推荐的童书(上)

 

一个最近被细分为“美育童书”的门类越来越得到妈妈们的追捧,其实所谓的美育童书最重要的还是孩子喜不喜欢,或者给他的时机是否合适。你和孩子是否有愉悦的经历是选择和考量的核心。好些妈妈问到如何选择这类的童书,和天南地北海内外做艺术和美育的朋友专就这个话题聊了聊,提炼出三个选择美育童书的原则,给你参考。希望大家了解之后可以举一反三,有双火眼金睛来好好鉴别各色“美育童书”。

 

关于艺术

 

孩子看的不是作品,是故事,知道一幅画的名称没有那么重要,和孩子的生命产生连接,他才会产生兴趣。孩子看的不是作品,膜拜的不是大师,吸引他的永远是传奇、是故事。其实成年人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做艺术普及的人越来越多,故事讲好了,艺术也多少知道了,比如很受欢迎的艺术普及内容“意公子”。我们这里讲的真真不是以研究和学术的角度,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从更为舒适的角度去亲近从自己的生命体验的角度去理解。有很多童书创作者尝试着把艺术家和作品通过故事的方式呈现给孩子,比如这一套《艺术启蒙故事绘本》,里面讲了德加、梵高、毕加索、马蒂斯、达芬奇、莫奈、塞尚七位艺术家和小朋友之间的故事,很有代入感。作为引荐介绍艺术家的小书还是挺有意思的,日后再看到这些艺术家,他们会通过故事更形象地想到,“就是那个被误以为是园丁的白胡子老爷爷”来自《莫奈的魔幻花园》,或者那个“住着黄色房子的怪蜀黍”《梵高和向日葵》……这套书我觉得不太如意的地方就是每个艺术家的性格都描写的那么完美,梵高的割耳朵当然是完全不会提及的,其实这才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哇。虽说是讲故事,还是不要捏造太多才好。不要神化“微型画册”。

 

 

引导孩子真正“看到”

 

最近一些微型画册类的美育童书还挺受追捧的,号称某国人手一本。我一直觉得这种“微型画册”根本不应该算做童书。微型画册其实比较迎合了父母的需求,比如对于知识的传递,那么出名的画总要知道叫个啥,是哪个艺术家画的吧?有个妈妈带几个孩子玩耍,用一些印制了名画的闪卡教孩子记忆每幅画的名字、作者的名字。曾经,中国艺术家艺术学子们对世界艺术的了解就来自于画册,各种受到印刷工艺无法还原真实色彩,无法印出作品真正的层次和肌理,看不出真实尺寸而产生错觉。有个著名艺术家出国之后在美术馆看到作品有特别强的不适感,“看了那么多年的画册竟然都看错了,蒙娜丽莎竟然这么‘渺小’”。可是整整一代的艺术家就是这么成长和学习的。作为非专业背景的我们似乎面对艺术更是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能换换新鲜角度帮你打开脑洞的书。对于孩子而言,有意思,和他自己的生活有关联,他才可能真正地“看见”并引发思考和互动。touchbox的麦格老师推荐了这套LOOK!打开之后孩子们立马就在家自娱自乐起来。比如这个封面就立刻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兴奋地指给我看,问我是不是能看出两幅画面,还试着从第三个第四个角度去寻找隐藏其中的画面。要知道在书中的引导也大概是这么介绍的,孩子还没看文字内容就已经get到了!这套书选择的每一幅作品都“暗藏玄机”,画面本身就深含魔力!要让好动的孩子对自己不理解的文化作出深刻的解析很难,可是从他们能够理解的自己也有的体验入手,比如关于生气这个情绪,书中也提出了很多小游戏来配合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是的,哪怕只是关于情绪的表情表达)。比如“如果脸和身体都不动,你可以只用眼睛表达出感觉么?”这个游戏的版本就是弟弟表演之后,哥哥猜“愤怒?”弟弟很无奈“明明是卖萌!”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0-12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