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项选择题(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人生就是一项选择题(上)
1、为什么我们只选择自己熟悉的选项?
去年的此时,朋友孩子高考填志愿,问我“建筑设计和金融,那一个专业好?”我问,干嘛非得是建筑设计或金融呢?是孩子特别感兴趣吗?朋友说:也不一定,我就这么一说,有更好的专业当然更好。于是,我把自己比较熟悉的几个专业一一介绍给他,并列举了几个和他孩子分数比较匹配的大学。最后我还建议,应该先考虑城市,再考虑学校,最后再考虑专业,因为城市比较好确定,学校最重要,缩小范围后再选择专业。朋友听了不住点头,认真地记在小本子上。能够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帮助朋友,我很开心。一周后,我问他选得怎么样了,他还是愁眉苦脸,说了一句让我崩溃的话:
“你觉得建筑设计和金融,那一个专业更好?”
事后我想,不能怪他死脑筋,他的哥哥从事建筑设计,他爱人在金融行业。我不是想说这两个行业他有人脉关系,而是一种心理效应:“人们更偏好选择他们熟悉的东西,因为这种偏好会降低不确定性。”——这就是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Robert Zajonc)描述的“单因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effect)。这也是快消品营销的一条规律:人们记住了你,就等于他们选择了你。也许是我们做学生的时间太长了,我们把决策当成了做选择题。那也没什么,可我们忘了:想要找到正确答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四个选项中必须有正确的选项。事实上,人生的选择题,总有一个选项是:“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这几个星期里,他完全可以去了解更多的专业,但是很奇怪,他宁可在这两个选项中犹豫,也不愿意拓展新选项。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2、为什么宁愿闭眼,也不关注别的选择?
比做选择题更糟糕的是做判断题。上周,一位朋友问我一支股票该不该卖,他已经被套近20%。我把这支股票和另两支股票放在一起,问他:“如果你手上没有这支股票,如果你一定要在这三支股票买一支,你还会买它吗?”朋友看了这三支股票后回答:“我可能还会买它”。“很好,那这些呢?”我接着把这支股票加入到我的自选股池,这里面有10支股票,继续问了同样的问题。结果他看中了另一支股票:“靠,这支股票是我最喜欢的突破后回档走势,我之前为什么没有发现它?”他换掉了手里的股票,两周时间就把上一支股票的损失追平。不过,我觉得他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刚才那个问题:之前为什么没有发现它?仅仅是因为这支股票是你最初的选项。
3、为什么我们总是过度关注自己的议题?
有一个段子:“晚饭后,老婆问你:洗碗跟拖地你选哪个?你说洗碗。洗完碗,老婆又问:洗衣服跟拖地你选哪个?你说拖地。拖完地,老婆又问:洗衣服和带小孩睡觉你选哪个?你说洗衣服。洗完衣服看到老婆和孩子睡着了,你忽然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别笑了,我在后台收到的问题,很多都是这样封闭式的选择/判断题。
我该不该跳槽/转行?
我该不该和这个男生分手?
我该不该和老板谈加薪?
我该不该放弃这个外派的提升机会?
再来看看知乎上关注度人数最高的10个问题:都是开放式问题:
哪些东西买了之后,会让人因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升而感觉相见恨晚?–购物
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十分钟就能学会并可以终生受用的技能?–社会
2.有哪些软件堪称“神器”,却不为大众所知?–应用(软件)
3.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调查类问题
4.怎么花最少的钱提升出租屋的格调?–生活
5.淘宝上有哪些网购美食?–淘宝网
6.有哪些物美价廉的淘宝店值得推荐?–生活
7.有什么好看到让人浑身颤抖、无法自拔、久久不忘的电影?–艺术
8.Excel有哪些可能需要训练掌握而很多人不会的技能?–生活
9.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心理学
这个矛盾说明了一个古老的道理:关心则乱。在知乎上关注的问题,都是日常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喜欢答案多多益善,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而那些专门跑来问我的,相信都是近阶段非常关注的问题,当我们过度关注一个问题时,视野就会受限制,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