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上)

10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上)

 

在建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看来,心理治疗恰恰是帮助当事人看到心理学是如果促成了他们的心理“疾病”,帮助当事人从被动的接受心理学权威话语的塑造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开启自己选择生活,建设生活的大门。这是一种生活智慧的传递,而不是新的心理治疗工具来对当事人进行修理。

 

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它指的是我们所成长的那个家庭。现在好像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它,并且开始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脉络,对我们当下生活的影响,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最近我遇到了一些让我有点烦恼的事情:有越来越多的来访者在来找我时,说他们想解决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困扰。可是当我开始仔细地聆听他们的描述时,却在很多时候有意外的发现:他们现在并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其中很多来访者不仅跟父母已经分开住很多年,甚至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中的很多人来找我,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无法处理好跟现在生活中重要他人或者朋友的关系,比如跟自己伴侣的关系,或者跟同事的关系等等。并且更有趣的是,他们坚定地认为:回溯童年的经历和原生家庭给自己的影响,才可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我当然愿意尊重来访者的意愿去探讨他们的原生家庭,但是让我有些忧虑的是,我不知道这样的探讨对于解决他们生活中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否真的是最好的。我的这些亲爱的来访者们,都是特别有学习和自我探索热情的人,这一点我由衷的欣赏。他们早在来找我咨询之前,就通过他们可能接触到的渠道,对心理学有了很多了解。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害怕这些心理学知识(包括我自己曾经写的),会成为他们“诊断”自己,禁锢自己的枷锁。今天我就想邀请你一起探讨,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讨论原生家庭,我们怎样对待心理学里关于“原生家庭”的“知识”,以及我们究竟要怎样看到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

 

你的“原生家庭”怎么了?

 

我想先跟你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我跟一位同行吃饭。他问我:“你为什么一直没谈恋爱?”如果是现在的我,我可能会这样回应他:“你怎样想到提这个问题呢?” 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好像就有一个假设:没谈恋爱是有“问题”的。但当时我好像也认同了别人对自己的评判,跟他说了我的想法。他回应说:“难怪你不谈恋爱,因为你一直在摆脱你跟你母亲的亲密关系,哪里有时间去建立一段亲密关系?”当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虽然理智上我并不认同他的话,但是我发现回到家(我妈妈那段时间恰好在),好像莫名其妙就会对妈妈发脾气,几天心情都不太好。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他的那番话,完全是对我的野蛮分析啊!那次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并且他根本不了解我,却在这样的情况下,带着“专家”的口吻,告诉我他比我更了解我的生活。更可怕的是,当时的我,接受了他的野蛮分析,然后带着这样责备母亲的情绪回家,然后让我们的关系在那几天都变得很紧张。也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位所谓的“专家”告诉你,或者一个以“专家”或者“科学”口吻写的文章告诉你,你的父母并没有做到他们所能做到的最好,是他们对你的教养方式,造成了你今天所面临的困境。然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他们的怨恨!你愤愤地想:“原来都是你让我想在不敢做自己,是你让我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再或者 “是你每次的挑剔责备,让我对自己没有信心!”从后现代叙事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和自我定义,都由一个个我们对自己讲的故事组成。我们是谁,取决于我们会讲给一个(或者很多个)什么样的故事。

 

当你接受了一套你对自己的理论,比如我现在的人生困境都是因为小时候缺爱,你就会开始寻找所有相关的证据去“证明”自己小时候是多么的缺爱。这时,你讲给自己的人生故事,很可能就是一个关于父母是多么不爱你,让你感到孤独和被抛弃的人生故事。可事情真的只是这样吗?还是你相信那些“专家”的话语,固执地把自己囚禁在一个故事版本里,却忽略了很多其他可能的故事版本?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要意识到,讲这样的一个人生故事给自己,到底对我们面临现在生活里遇到的困境更有帮助,还是让我们在面对它们时感到更加的无力和绝望?豆瓣里有一个著名的小组,叫做“父母皆祸害”。我并不想去评价这个小组怎样,但是这个小组的题目会让我不太舒服。请问有一天我们是否会成为别人的父母?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是当我们已经在做着自己能做的最大努力,学习去爱一个孩子,我们的孩子却对全世界说“父母皆祸害”,我们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没有关系是完美的,在那里“专家”们的心理学文章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太多“完美父母”和“完美”伴侣的样子,以至于我们都忘了,这些充满同理心,随时给予积极关注,爱,聆听和鼓励的父母以及伴侣,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达到。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自己只去关注那些负面的故事时,我们就把自己变成了这些故事的囚徒,就把那些美好的,可能的和有希望的故事扼杀了。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9-06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