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需要精神需求(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很需要精神需求(下)
在《“我会给孩子买40元一斤的草莓” 生活中的小决定为什么会影响孩子一生?》中,我谈到了:满足孩子梦寐以求的需求后给孩子带来的长久的温暖,和拒绝孩子梦寐以求的需求后给孩子留下的长久的阴影。有网友问:我也满足孩子的梦寐以求的欲望了,但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开心?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的自传写作班的不少群友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就是他们小时候的某些梦寐以求的欲望得到父母满足了,多年后他们也还记得,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他们都没有很美好温暖的感觉,反而是很不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导致孩子不开心的原因,不在于满足孩子需求本身,而在于父母满足孩子时的态度。
我来分析几种常见原因:
爱孩子,却不爱自己,给孩子制造愧疚感
就是孩子渴望要什么东西,父母也满足了,但父母会营造一种我为了满足你的欲望,不得不变得惨兮兮的氛围,让孩子非常内疚。在孩子内疚时,怎么可能内心舒畅,怎么可能开心,怎么可能觉得温暖呢?只会有负罪感。比如,一个群友讲过一个故事,她小时候渴望去吃麦当劳。那时还算比较贵。爸爸却答应了,她很开心。但爸爸给她点了一份套餐后,自己却一口不吃,就坐在那里看报纸。她自己一个人吃的。也许很多外人看到,会觉得:父爱多伟大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为了孩子,父母宁可挨饿啊……但她的感觉,却是相当不舒服,很有负罪感。还有读者讲母亲给她买了一份她喜欢的饭,但自己不舍得再买,就去吃别人吃剩下的,让她当时觉得很丢人,现在负罪感很重。
下面两位读者的留言也很典型:
虎妞莹莹
有一年冬天我发烧,我爸给我买了半个西瓜,20块钱,九几年,相当值钱了。我爸开玩笑说:得去拿水桶洗两辆车才能挣到……这件事儿,每年冬天他都要说,说了将近十年。我宁可当年他没有给我买。唉,每到冬天都心惊胆颤……谷包小时候家里穷,也只有我妈养着我兄弟二人。那时候只想吃一次肯德基。恳求我妈很久。我妈总说会给你买的,会给你的。有一天她回来了,拿了两小包,一小包鸡块、一小包薯条。都已经冷了。吃起来那是相当香。可是听我妈说,这是她今天的全部收入,还骑了十几公里单车才给我们买回来的。这话让我记了二十年。(原本吃得很香,听到这话却如鲠在喉,负罪感顿时冒出来了,二十年都无法消化啊)很多家长都经常在满足孩子时,告诉孩子,他们付出的是多么不容易得到的血汗钱,如果孩子不努力学习,不听话,不懂事,长大了不孝顺不感恩,就对不起自己的付出……这些话,都只会增加孩子的负罪感,而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感觉不到亲情的温暖,只感觉到人生的沉重。
延迟满足,会让孩子索然无味
现在很多家长迷信什么“延迟满足”,认为先不答应孩子,刻意让孩子等一段时间再满足孩子,这样会有助于孩子未来更成功。这个延迟满足的理论是非常荒谬的,在孩子最想要的时候不满足孩子,等孩子死心了,再满足孩子,已经晚了。我小时候常常有这种糟糕的体验。记得小学时,经常发生这种事,我正在看动画片,我爸非要换台。然后我各种恳求不要换台,都被拒绝。于是我气得不看了,蒙头睡觉了。这时,我爸才在我妈劝说下,把电视换过来,但这时已经晚了,我根本不想再看了。于是他再把电视换回去。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很多次。不到我绝望,他就是不肯换台。等他愿意换台时,我根本就不想再看了。我妈也给我带来过无数次这样的体验,记得上初二的时候,都到夏天了,我想买双凉鞋。我很快就选中了一双,但我妈不舍得买,非要继续逛,看看有没有更便宜的。这样逛了好多遍,都没发现更便宜的,眼看快迟到了,我很生气地表示不要了。走了。我妈这才匆忙买了这双鞋,追到学校,到教室把凉鞋给我了。仿佛显得我多不懂事一样。那一刻,众目睽睽之下,我觉得非常耻辱。当时全班同学都是凉鞋了,只有我还是球鞋。不管买什么东西,我妈几乎从来不会痛快满足,不管怎么恳求都无济于事,直到我绝望了,不要了,她才勉强给买,所以原本想要的东西,我一点都不想要了。看到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都觉得愤怒。鲁迅先生在《五猖会》一文也写过同样的故事,7岁时,他非常渴望去看五猖会,全家的长工保姆也都很想去,大家都要带着他去呢,他爸爸却突然要求他背一篇课文再去。于是,大家都静等鲁迅背课文。鲁迅背完课文,父亲终于让他去了,他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被父亲允许了,但此时,鲁迅先生是什么心情呢?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在45岁时(事情过去38年了),追忆这件事时所写的文章结尾:“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鲁迅《五猖会》我们再来看读者记得简单爱的追忆:有点扎心,记得孩子小时候,曾经哭闹着要一个遥控玩具车,大概一百多块钱。一方面我确实觉得有点贵,另一方面是想惩治他以哭闹来获得东西的方式,就残忍地拒绝了,并告诉他想要什么东西好好商量,哭闹的话,绝对不满足。孩子哭得很伤心。后来一直觉得歉然,就又主动带孩子买了这辆遥控车。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拿到那个遥控车后,孩子并没有欢欣雀跃,那个车就像一个模型摆设,一直放在他的小柜子上。直到他过了童年,过了少年……现在孩子二十多岁了,搬了家也没扔掉。但每每看到,孩子大哭的场景就会犹在眼前……所以,东西就要趁着喜欢时,买了才有它的价值。过了那个时间点,得到了也没有那么畅快。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可惜,也可幸,儿子说他已经不记得了!
嗟来之食
就是在满足孩子时,态度是傲慢的,甚至是羞辱性的,比如给孩子买玩具时,厌恶地说:我真是不想给你买,你看看你那考试成绩,对得起这样的玩具吗?唉,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这让孩子得到心爱的东西时的喜悦之情,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羞辱感。读者龙青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商场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买了一个十元钱的风火轮小车,很开心。他妈妈却对奶奶和爷爷说:看他真没出息哦,十元钱买了个这!爷爷奶奶也围绕这个车各种评论侮辱。当时小男孩无助怯懦的眼神真的令人难忘。我也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一些小钱去侮辱打击孩子。要不就说不买,买就不要叽歪。读者佳菲喵也回复说:我妈以前对我真的是不能再抠了。我初三毕业时,终于有了第一件名牌衣服,本来还算高兴,但她在结账时,却喋喋不休地跟售货员说:这太贵啦,要不是我女儿去面试,我肯定不会买balabala……真的,作为一个本身就有点敏感的女生,在整个青春期都是相当自卑的……母亲给孩子买好衣服,本来是好事,母亲却对外人强调,只是为了女儿面试才不得已买的,而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这仅是我临时想到的常见的三种原因,现实里,原因可能还有很多,但总之一句话:仅仅付出钱,是不够的。孩子渴望要某种东西,不仅仅是渴望要某种东西,他们更渴望父母的爱。所以,父母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是要爱孩子、尊重孩子。如果不给爱,那就可能会出现前面的几种场景。如果父母没有钱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求,那就更要用爱来弥补。告诉孩子:虽然我暂时无法满足你的物质需求,但我会用心工作,尽快满足你。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很多人是没有钱满足,或不愿意满足孩子,而且不去用爱弥补,反而会对孩子发怒,因为孩子的需求,他们无法满足,导致他们自恋受损,所以就把这种恼怒用来攻击孩子,责骂孩子虚荣心强、自私……
作者:张宏涛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